摘 要:為實現鋼鐵企業在新時期下的可持續發展,其勢必需要發展生態物流,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和投入力度,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因而鋼鐵企業需要盡快構建起完善的生態物流體系,并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要求予以執行。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將通過從簡單說明生態物流基本內涵入手,著重圍繞鋼鐵企業生態物流與可持續發展的簡要分析研究。
關鍵詞:鋼鐵企業;生態物流;可持續發展
引言:在以往鋼鐵企業當中所采用的物流作業模式,并明確考慮到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節約等方面,而隨著眼下人們對物流以及可持續發展問題關注力度的持續加大,傳統物流作業模式顯然已經無法繼續滿足鋼鐵企業的發展需求,使得企業面臨著企業物流系統生態性建設的現實問題。本文將通過某鋼鐵企業為例,對其開展生態物流實現可持續發展展開初步探究,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員以及廣大鋼鐵企業給予必要的參考與指導幫助。
一、生態物流的簡要概述
生態物流中雖然包含綠色物流的理念,但其并非只局限于綠色物流。所謂綠色物流指的是在開展各項物流活動的同時,力求能夠實現各項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合理利用,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而生態物流在綠色物流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建立起具有開放性與共生、和諧等重要生態特征的物流系統,建立起一整條完整的生態供應鏈,在始終堅持以客戶與市場為中心的基礎上,以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自身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為目標[1]。通過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充分利用各項物流資源并在嚴格遵循生態系統一般規律下,對各項物流活動與物流服務等進行生態設計、科學規劃和有效實踐的動態過程。其涉及內容眾多,包括生態學、現代物流技術等等,且參與主體多種多樣,如供應商、生產商、消費者等均在生態物流系統當中。
二、鋼鐵企業開展生態物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分析
(一)合理制定戰略規劃
本文以某鋼鐵企業為例,其在實施生態物流的過程中,通過利用企業內部現有的物流中心,將覆蓋面拓展至企業供應、生產與銷售等各個環節上的物流,利用企業內現有高素質專業優秀物流人才,負責立足企業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設計和監督管理生態物流。其通過對企業目前形成的物流供應鏈流程,以及鋼鐵行業當中其他企業在各個物流環節當中形成的依存關系,依托互聯網與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構建起一個龐大的物流網絡,將物流供應鏈所有上游、中游以及下游企業統一納入到該物流網絡當中,以此有效避免外界環境對物流活動造成干擾影響,使得鋼鐵企業能夠集中力量同時擴大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
(二)積極引入先進技術
為了能夠有效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該鋼鐵企業在實施生態物流時大量引進了國內外先進的生態物流技術,大力發展創新企業低碳物流[2]。首先,企業通過運用最新的倉式存儲模式代替以往長期采用的合金庫,并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要求設置智能傳感器以及除塵裝置等,在積極使用節能環保的物流設備設施時將其與智能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相互連接,從而使得工作人員可以借助可視化技術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實現對合金保管的遠程智能控制。在有效降低其勞動輕度的同時,可以大幅提升合金保管成效,避免出現大量勞動消耗的情況。如企業通過積極引進先進熱燜工藝技術用以對轉爐鋼渣進行有效處理,該鋼鐵企業年產量在650萬噸左右,按總渣量140kg/噸鋼進行計算,企業全年可以生產各類渣超過90萬噸,其中精煉渣以及轉爐鋼渣分別可以達到11萬噸和74萬噸,脫硫渣則可以達到7萬噸左右。在將全部轉爐鋼渣進行熱燜處理之后,依次開展磁選加工,同時將鋼尾渣細細研磨成鋼渣粉,成為水泥生產的重要原料。此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得鋼鐵企業有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也對其踐行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擴大經濟效益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主動開展逆向物流
考慮到鋼鐵企業內部經常會出現廢舊、遺棄物品或是客戶退貨、不合格物品等,在生態物流中則要求對此類資源進行充分再利用,使其能夠成功轉化成鋼鐵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的新資源,以此有效達到生態物流的效果。因而眼下鋼鐵企業在正常開展正向物流的同時,也開始主動發展逆向物流,利用正向物流資源有效落實包括產品/物品的退回、再生、廢棄處理以及專項管理等工作,使得物流能夠始終處于良性循環中。為此,該鋼鐵企業專門建立起了逆向物流配送部門,并借助各項高精尖技術,立足第三方物流分類構建起完整的物流運輸網絡[3]。企業通過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制定了回收物資的檢驗與分類處理標準規定,要求工作人員在切實遵循該標準規定下,對回收物資進行分類整理及回收再利用,剩余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回收物資則直接進入到報廢系統中。逆向物流的開展使得鋼鐵企業原本資源浪費嚴重的情況得到有效改善,有效幫助企業實現各項資源的充分利用,為控制企業成本,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與物流可持續發展等目標提供了重要幫助。
(四)積極發展業務外包
在當前鋼鐵行業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逐漸加劇下,鋼鐵企業必須盡快擴大自身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而為了能夠集中發展生態物流,該鋼鐵企業通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重點發展核心業務為主,通過將現有企業資源投放在核心業務中,而其他弱勢業務譬如部分備品備件的倉儲與運輸、物流設施設備的運維等則以外包的方式統一交由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使得企業在物流倉儲以及運輸等方面的投資得到有效控制。而企業在積極與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溝通聯系,并對委托的各項物流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全過程的嚴格監督管理,彼此在實現物流信息高效共享傳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互惠共贏的合作關系,互相分擔風險與收益,實現生態平衡,以此有效增強鋼鐵企業生態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
結束語:鋼鐵企業通過積極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生態物流,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其提高環境業績,擴大生態與經濟效益規模,同時企業在不斷引進和運用各項先進生態物流技術的過程中,也有助于實現資源充分利用與優化配置,提高企業資源價值以及核心競爭力。使得鋼鐵企業在開展物流活動的同時能夠有效踐行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的目標,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平.我國生態物流的組織模式和網絡結構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07):109-111.
[2] 侯海云.鋼鐵企業智慧生態物流系統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7(20):64-66.
[3] 侯海云.鞍鋼股份沿海鋼廠生態物流模式[J].中國市場,2014(06):44-46.
作者簡介:魏志德(1987.9-),男,漢族,籍貫:河北省邯鄲市,單位:河鋼集團邯鋼公司,研究方向:鋼鐵冶金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