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梅
摘 要: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發迅速,其為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地影響。隨著互聯網功能的日漸強大,其應用范圍也逐漸廣泛,而由此產生的電子商務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新的發展方式?;诖?,本文以“互聯網+”下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發展特征的描述,進而對其發展現狀作出了研究,并提出了發展途徑。旨在能夠推動農業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形成競爭優勢。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發展;電子商務
前言: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憑借著自身的便捷性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迅速,電子商務平臺的規模逐漸擴大,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徑。而對于農業經濟發展而言,越來越多的個體農戶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創造了更多的財富,這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改變了傳統的經營方式,產品銷售由線下轉變為線上,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聯系更加的緊密,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使傳統農業經濟實現了大發展。
一、面向“互聯網+”時代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特征
“互聯網+”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特征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在交易模式上。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經營模式,其省略了中間商環節,為農戶以及消費者都提供了便利。利用電子商務平臺,買賣雙方能夠進行實時交易,只要雙方在網絡平臺中有交易意向就能夠進行交易,貨款也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來完成,這就極大地降低了交易資金方面的風險[1]。這種交易方式降低了雙方的成本,節約了雙方的時間,提高了交易效率;第二,在信息流通上。電商平臺中的專業信息模塊能夠使消費者第一時間了解產品生產情況、物流情況以及質量情況等相關信息,以便消費者作出購買選擇,同時通過信息平臺也能夠使雙方傳遞多層信息,例如各地應季水果之間信息的傳遞,為消費者購買提供了便利,減少了濃厚的損失,也滿足了不同地區消費者的購買需求。第三,在農產品銷售上。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傳統銷售方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對此,傳統銷售者需要改變銷售方式,農戶通過互聯網銷售渠道構建特色網點,構建了產品發布、渠道架構、產銷對接的立體農產品銷售網絡。
二、“互聯網+”下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對于青海省而言,其農業從業者一般文化素質都比較低,對于互聯網技術、電子商務概念與相關技術等不夠了解,掌握上也比較困難。對于農民而言,其在農產品銷售上仍然采用傳統銷售,銷售理念也是傳統銷售理念,對于電商平臺的應用缺乏明確的認識,同時也無法掌握電商技術[2]。同時,當前青海省對于農業電商平臺的管理也相對不足,市場混亂,存在以次充好、包裝不良等現象,且青海省物流體系不夠發達,五路成本高,農產品的運輸中容易存在過期、損壞等問題,這就導致了青海省農業電商的整體發展村問題。
三、“互聯網+”下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途徑
(一)提高農業電商應用人員的專業素質
根據調查顯示,青海省農村互聯網服務站點覆蓋已經達到了80%,互聯網覆蓋村落也比較多,這對于青海省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而言十分重要。對此,青海省需要加大對網絡平臺的建設挖掘,加大對農業電商平臺市場的搶占,針對現階段消費者市場及時作出調整。當前青海省建設的“互聯網+”高原特色智慧農牧業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傳統農牧業轉為智慧農牧業的發展趨勢,吸引力更多的消費者以及經營者來到該平臺經營消費。同時,對于“互聯網+”時代下的農民而言,其需要針對網絡技術接受一定程度培訓教育,提高自身在農業電子商務操作上的應用技術,增強其網絡應用能力,青海省要定期對農民進行電商知識培訓,指派網絡技術人員、相關企業、大學生村官等為農民進行網絡相關技術培訓,由此形成的新生代農民既具有較強的網絡技術接受與應用能力,又能夠發揮農業人員的優勢,改善青海省農村經濟發展環境。
(二)完善農業電商平臺相關規范
對于現階段青海省電子商務管理上的問題,需要完善其相關的法律規范。針對農產品生產、包裝、運輸以及銷售等一系列流程要作出具體的規范,同時要對農業電商平臺上的商家作出法律規范,對商家的偽劣假冒行為進行嚴懲,防止商家出現信譽問題,保證消費者的基本權益,為農業電商平臺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保證。政府與相關部門要針對農業電子商務各個環節展開嚴格的監督管控工作,維護平臺的誠信運行。
此外,對于農業電子商務而言,其發展需要完善的物流體系作為支撐。青海省位于西部高原地區,其與中東部經濟發達、人員密集的地區距離較遠,且地理環境比較惡劣,交通運輸不便,這對于大多數農產品的運輸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水果、肉類等保質期較短,若是不能夠及時運輸就會造成嚴重損失,因此,必須要完善青海省的物流體系,青海省通過建立菜鳥網絡物流倉儲中心來加大物流倉儲運輸,形成自己的物流倉儲運輸模式,為省內的物流工作建立基礎[3]。同時,青海省可以通過與其他物流公司合作來建立專線物流,專門為青海省提供與其他省市的農產品物流運輸專線,通過與互聯網、農業、電商之間的聯合構建自己的外部農產品物流網絡,培訓更高素質的物流人員,保證農產品運輸的完整性與及時性,形成青海省農業電商競爭優勢。
結論:“互聯網+”時代下,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基礎的產業,農業不僅實現了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也使其發展模式產生了變化。本文通過對“互聯網+”時代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特征的闡述,進而對當前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中表現出來的農業人員文化素質低、農業電商平臺管理不足等現象進行了分析,最后對“互聯網+”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提出了提高農業電商應用人員的專業素質、完善農業電商平臺相關規范這兩方面的發展措施,以推動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而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梁玨菲.“互聯網+農業”模式下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路徑[J].科技經濟市場,2018,12(05):56-57.
[2] 李永杰.淺析“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商務[J].中國高新區,2018,,3(09):246.
[3] 王丹.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互聯網+”時代下[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3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