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紅
【摘要】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倡: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和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關鍵詞】閱讀課 團隊精神 教學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081-01
什么是團隊精神?百度上說所謂團隊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并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
閱讀課是小學六年級教材中一個重要的教學模塊,它是教學的難點,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陣地,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克服困難,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團隊精神,發現語言規律,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調整情感態度,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下面我以《Monkey King fights White?鄄Bone Monster》這堂閱讀課為例,詳談我在英語閱讀課上以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為目的的幾次教學活動。
第一環節:小組合作,鼓勵參與,平等友善。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首先要學生認清自己的優點和劣勢,不驕傲,不氣餒,要對自己有信心,在小組合作中積極參與,積極交流,其次要有一顆包容的心,樂于傾聽,樂于接納他人意見。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前要對每個學生的情況摸查清楚,合理分組,以便于在開展合作學習中發揮每個人的優勢,補其不足,達到合作效率的最大化。
第二環節:分工合作, 善于交流,貢獻智慧。
肖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每個學生的思維習慣不一樣,價值觀也不一樣,在小組合作的交流和討論中往往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閱讀課的重點是精讀環節,需要學生理解文本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語歸納和總結文章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出來。《三打白骨精》這篇閱讀課文要求學生能找到孫悟空打白骨精的三次過程,關注動詞過去式的變化,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重述故事。為此我設計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團隊的力量。首先組長負責分工:計時員,督察員,匯報員,記錄員。我要求每一次的回答要進行一次角色輪換,總時間老師定,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由組長安排。一開始學生先自讀找答案,畫下來,然后在小組內交流答案,最后是全班展示時間,學生熱烈討論,為了本組有一個好的表現,當輪到基礎薄弱的人回答問題時,組員非常認真的教他,分享他們的智慧,基礎差的人不想拖后腿也非常認真的學習,團隊的精神在此環節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他們互相幫助,彼此信任共同克服困難,完成了學習任務。
第三環節:小組合作,齊心協力,尊重欣賞。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怎么讓更多的孩子有表現的機會,小組演出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在小組演出的時候也是小組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中體現。在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之后,我設計了快樂閱讀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我把選擇權給了學生,他們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組,也可以根據需要去尋找自己的隊友,然后根據老師提供的6種朗讀模式自選喜歡的閱讀段落和方式去朗讀或表演,由于是學生自己組隊,他們更多的是選擇自己的好朋友加盟本組,合作起來非常的愉快,教室的每個地方,都能看到學生快樂地、積極地在以各種方式排練著他們的朗讀和表演,力爭在展示環節中發揮本組的實力。
第四環節:小組合作,包容支持,超越自己。
《西游記》是一部名篇,家戶喻曉,為了鼓勵學生閱讀,也為了達到悅讀的目的,我設計的課外延伸作業是表演課文或者《西游記》選段,要求是:演出時間不限,演員人數不限,但是必須人人參與,演出的時間是“六一”兒童節,也是他們的畢業匯演。說實在的我有點擔心,因為這是一個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作業:他們需要合作完成一份海報;需要自制或是購買服裝與道具;需要收集素材,編寫劇本;需要克服困難去排練等等,然而事實是我的擔心是多余的。那段時間的每個下午,在走廊上,教室里,或是在學校的操場上都能看到他們三五成群排練的身影,如一群快樂的精靈散布在學校內。表演當天他們給老師,家長和同學們一個驚喜,他們的創造力,表演力在舞臺上充分的發揮出來。他們的臉上綻放自信與自豪!通過這次演出他們學會了分工與合作,放下與服從,學會了以大局為重的團隊精神。
在這節閱讀課上我開展了四次小組合作學習,在一次又一次的小組合作中磨合學生的個性和共性,激發學生的潛能,達成了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實現了自我價值,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