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志穎
【摘 要】 比較法是研究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學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學中比較教學法的嘗試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生物;教學方法;比較教學
一、比較法在生物教學的作用
1. 可使學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礎上,迅速而準確地由此及彼,去認識未知概念,獲得新的知識;擴大原有知識的范圍,加深原有知識的程度。
2. 可使學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識的內部聯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之系統化。
3. 可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4. 比較法能起到加強直觀作用。
二、比較法的類型及其運用
中學生物學主要是講述生命現象的共性和個性。生命現象之間有著本質的內在聯系,縱橫交錯,網絡復雜。生命現象的多樣性決定了比較法的多樣性。一般的比較法有類比、歷比、列比和寡眾比。
1. 類比:就是根據生命現象和規律的系統性,進行類型或類別比較的方法。根據被對比各點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類比法又分為類型比較法和類別比較法。前者是把同類的各個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比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進行歸納教學的方法。后者是把不同類的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比較,找出特殊性和差異性,進行分類的教學方法。
2. 歷比:就是從時間上和空間上,將某一生命現象發生發展歷程分階段進行比較的方法。如將高等植物各類的根(或莖、葉),按進化程序比較,可幫助學生具體生動地認識到:植物的進化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歷程。
3. 列比:就是把相對獨立的、互為并列的幾個生命現象進行比較的方法。如:綠色開花植物的各種根(或莖、或葉、或花、或果實)的比較等。可使學生從中清楚地認識到繁多的生物器官與其功能和環境條件相適應。
4. 寡眾比:就是將同類中的一事物同眾事物比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為圓心,與眾事物分別比較,而眾事物之間不進行比較。如把茄科與錦葵科、薔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別進行比較,強化對茄科主要特征的認識和記憶。
三、運用比較法需注意的問題
1. 選準比較因子。比較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雖然很廣泛,但不是任何兩個事物都可以用來作比較的。只有具有比較意義和條件的雙方,才能確立為比較對象。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較的基本條件:
(1)同類不同種的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比較。如:一種植物體與另一種植物體;一種動物體與另一種動物體。它們分別隸屬于同一大類中的不同小類。
(2)非同類事物的比較。非同類事物的比較,屬于借比。如:雙子葉植物葉脈呈網狀,柵欄組織象柵欄,海綿組織似海綿等。
(3)本質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比較。如:動物進化原因與植物進化原因;呼吸作用實質與光合作用實質等相比。
2. 貼近學生思維要求。運用比較法時不要找那些學生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對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體還要復雜,令人費解的對象。
3. 靈活綜合應用
由前所述,比較法雖分幾種,但它們是相互聯系、縱橫交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學中,可根據知識的特點和需要,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 馬莉. 淺談初中生物比較教學[J].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4(10).
[2] 涂傳勇. 淺析如何進行有效的初中生物教學[J]. 學苑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