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韜

摘 要:實施普職融合,職業學校為普高學生開設職業類選修課程,成為適應新高考、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普職融合的職業類課程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操作機會多、專業性強、趣味性濃等優點。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就要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語文能力,豐富語文教學內涵。
關鍵詞:語文教學;普職融合;新高考;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2-0052-02
素養,現代漢語意為“平日的修養”。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既要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又要進行積極情感和正確世界觀的培養,而普職融合的職業類課程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本文從開設選修課的背景、普職融合課程優點、培養語文素養的途徑等方面,對普職融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論述。
一、開設選修課的背景
浙江實行“3+3”模式新高考以來,學生必修學分從116分減至96分,選修學分從28分增至48分,增加選修課程已成為趨勢。實施普職融合,職業學校為普高學生開設職業類選修課程,已成為適應新高考、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普通高中的選修課多以理論為主,或是操作簡單的實驗課程,只是課內知識的延伸和拓展。而學生更喜歡操作類課程和體驗類課程,職業學校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例如,高一時,學校組織了“五金,走進機電”的選修課學習。學習地點由學校轉移到職業學校,課堂從教室改為車間,車床、臺鉆是教科書。幾堂課后,學生把硬生生的鐵塊做成了五金制品,并進行了詳細的記錄,還寫了作文,受到了老師的表揚。選修課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對選修課的熱愛之情。
二、普職融合課程優點
為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倡導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要提高學生口語、書面語交際能力,就要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這種情況下,普職融合課程應運而生。相比普通高中,普職融合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1.操作機會多
職業教育是專業教育,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安排可分為四大板塊:生涯規劃、職業探索、技能培養和就業能力鍛煉。數學好的學生可選擇電子、財會專業類選修課;擅長物理、化學的學生可選擇機械制造、模具專業類選修課。
2.專業性強
職校專業開設緊緊圍繞當地經濟發展產業,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如永康是工業強市,以五金產品、模具制造、汽車產業為主,故電動車、保溫杯、汽車日常維護等選修課應運而生。
3.趣味性濃
職業崗位的體驗相比普通的課堂教學更直觀、更有趣,教材編制項目化、生活化、簡明化,學的內容是在課堂學不到的東西,具有新鮮感,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培養語文素養的途徑
永康一中與職業學校合作辦學,深受師生歡迎,成效明顯。雄厚的專業基礎是支撐與開設“職業化”選修課程的關鍵,和永康一中合作的職業學校是一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校,開設機電、會計、電子電工等12個專業,擁有47個實驗實訓場所,5000多萬元的實訓設備,可供2500個學生同時上崗實訓。永康一中是縣域規模最大的普通高中,生源充足,前景廣闊,普職融合成為強強聯合,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拓寬知識面
職校課程涉及領域廣、種類繁多,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一個學期下來,職業學校為普高學生共開設了31門(類)自由選修課程。有非物質文化傳承類的“錫雕”,有崗位化技能類的“典型沖模產學研一體化課程”“典型注塑模產學研一體化課程”“走進永康保溫杯”,有素養提升類的“我愛發明”“創業體驗室”,有興趣類的“樂淘”等課程。以周三為例,如表1所示。
2.培養語文能力
職業類選修課程大多在車間進行,學生之間需要進行反復溝通,還要反復請教老師。尤其是一件產品的制作成功,需要同學之間反復切磋,反復摸索,直至操作步驟熟記于心。從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需要經過很多次的聽說讀寫訓練。成品后,還有關鍵的一道“工序”就是產品說明書。產品說明書的設計是產品設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說明產品的性能、產品的使用方法、維護和保養等,不僅要求學生有較高的文字功底,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技術素養。
3.豐富語文內涵
一是采用“自主選擇——做學結合”的方式。構建選修課教學模式,學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不斷豐富語文學習的內涵。要在“做中學”,職業學校要將企業一線產品引入課堂,提高操作技能,讓學生在操作中、在生產中、在研發中掌握相應的知識。選修課能較好地對接當地產業,通過“做中學”吸引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例如,模具專業學生可用自己設計的模具加工產品,制造黃瓜刨、啟瓶器、保鮮碗等產品。二是開設特色課程。在選修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人為本,循序漸進。要確定短期目標、確定內容,由淺入深地實施教學。以“典型模具產品設計與生產”課程為例,首先,要發揮學生想象力,提出多種模具產品設計方案,如獎牌、塑料碗、啟瓶器、水果刨、快餐盒等。然后,組織學生對每個產品進行工藝分析,師生共同協商,結合技術現狀制定制作方案,最后,選定塑料碗、啟瓶器、水果刨作為實訓產品,進行制造與生產。
普職融合有效地推進了職業類選修課程建設,永康職業學校與永康一中實現兩校教師融通,教師與師傅互換執教,教室與車間共同使用,學生、學徒身份互換,課程深受師生的歡迎。在產品的制造過程中,學生有時會失敗,他們要學著找原因,查問題,想辦法。這樣循環往復,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和語文核心素養。
四、結語
職業學校為普通高中開設選修課,既能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又能使職業教育與升學教育相互滲透與融合,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使普高的學生更早獲得職業體驗,促進學生高考成績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文圣群.關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思考[J].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2014(01).
[2]楊小明.關于“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哲學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04).
[3]曹恩堯.把握語文教育特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04(01).
[4]王焱.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J].語文教學通訊,2015(05).
[5]王濤濤.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