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作為世界各國交流最常使用的語言,高校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重視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由此造成對本土文化英語教學的缺失,由于英語教學知識全面性不足,造成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學生學到的英語知識缺少實際性。本文通過對大學英語教學本土文化缺少的表現進行表述,并提出有效融合本土文化英語教學的有效措施,提高大學英語教育水平。
【關鍵詞】英語教學;本土文化;缺失;策略
【作者簡介】趙丹丹(1983.2- ),女,漢族,江蘇徐州人,徐州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與大學英語教學。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為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為此高校更加重視英語教學,從而忽視對本土文化的教學,造成學生無法在英語學習中正確使用英語進行對本土文化進行描述,造成學生綜合能力的缺失。為此要想進一步促使大學生全面發展,需要將本土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有效融合,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才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英語知識,理解更多的本土文化。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本土文化的缺失表現
1.缺少對本土文化的重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以及學生更加重視英美文化,從而缺少對本土文化的重視,具體表現在,國家設置的四六級英語考試中,中國文化涉及的考試分值設置不高,大多數設置在翻譯題中,再加上英語詞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度不高,導致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并不能夠將原意完整表述,造成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所代表的詞匯理解不深。就節日而言,學生能夠準確用英語單詞將西方節日表述,但對于中國節日單詞無法準確表述,比如圣誕節“Christmas Day”,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 ”學生能夠準確將前者進行表述,對后者的理解程度不深。
2.教材本土文化內容的缺少。大學英語教學本土文化的趨勢表現在英語教材內容的缺少,有相關學者對各高校英語教材進行簡單的調查,發現在學生學習的英語教材內容中,西方文化內容介紹占全書文章內容的一半,主要講述西方名人或者對西方節日、新聞。由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更多的理解到西方文化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認識不足,中學生無法利用英語對中國文化進行描述,長此以往,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逐漸減少,造成在英語教學中缺少文化,進而限制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在大學英語教育中,西方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比例不協調,會進一步限制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課堂中本土文化滲透缺失。由于大學英語教材的主要內容為西方文化的介紹,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利用教材內容,無法將本土文化英語教學融合。再加上教師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無法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生興趣的缺失造成教師無法將本土文化有效融入到教學中,致使英語教育水平無法有效提升。
二、限制大學英語與本土文化融合教學的因素
1.內部因素。首先教師教學意識不高,較少教育責任感,在我國教育階段,漢語與英語的教學同樣重要,但由于漢語教學在大學階段重視程度不高,造成大學階段的漢語課時設置減少。而英語學科則作為考試必選一科,造成教師以及學生對其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本土文化與英美文化的教授重視程度不同,教師開展的英語課堂,無法有效將幫助文化融入,限制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其次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弱,更加重視英語課堂的學習,缺少對漢語文化的興趣。在加上國家設置的英語等級考試、高校設置英語學位考試,世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造成學生將英語學習作為大學學習的主要目標,缺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
2.外部因素。英美文化帶來的影響較深,我國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的背景下,英語作為各國交流中最常使用語言,其具有一定的地位。為適應現代化發展,高校加強對英語教育的重視,并在不斷改革中,對英語教材以及教學目標重新設定。為此在新一輪英語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與英語學科素養,對本土文化的教學缺少重視。因此造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本土文化無法融入到英語教學中,致使學生全面發展速度緩慢。
三、加強大學英語本土文化教學的有效措施
1.增強教師教學責任感。在大學英語教學階段,只有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師的責任感,促使英語教師的文化素養提升,才能夠保證本土文化與英語教學有效融合。英語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在開展英語課堂時能夠在教學中將本土文化有意識的融合,并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能夠準確說出中國文化單詞。比如“CPC Founding Day 建黨節”“Lantern Festival 元宵節”等,才能有效促使學生加強對本土文化的理解。由此高校應該重視對英語教師能力的培養,開展相關的活動,促使教師能夠提升自身文化理解程度,進一步使教師能夠形成文化意識,將本土文化與英語教學有效融合,促使英語教學質量提升。同時教師對本土文化的重視程度加深,能夠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學習本土文化,能夠進一步將理論知識積累,促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學習中有效運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促使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提升,能夠在英語課堂上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融合,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能夠同時了解中外文化。
2.提升學生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夠保證學生在接觸到西方文化時,能夠同樣重視本土文化。要想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程度,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共同努力,學校加強本土文化的課程設置,教師提高認識程度,學生增強興趣,才能夠有效將本土文化與英語教學有效融合,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學校應該組織多樣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比如,開展中國文化英語競賽,學生在積極態度過程中能夠理解到更多的英語詞匯,并能夠感受中國文化,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民族精神。從而促使學生學到的英語知識更具有實用性,能夠準確將本土文化用英語進行表述。教師在英語教學時,可以選擇中國傳統文化的文章進行教學,增加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提高認同感。
3.本土文化與教材內容的結合。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將本土文化有效融合,能夠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不斷養成。由此學校應該加強對中國文化課程的設置,進一步提高教師能力,并開展本土文化與英語教學融合的課堂,促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同時學校應該進一步對英語教材進行改革,并將中國文化內容添加到教材中,使學生能夠更加理解中國文化。英語教材的改版需要在保證西方文化內容的同時,合理增加本土文化內容。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夠準確用英語詞匯表現傳統文化。出去吃飯,在英語教學課堂中,以本土文化為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本土文化的興趣,并合理運用新型教學方式,創新課堂評價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本土文化英語教學有效融合,保證學生能夠吸收到的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等同,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教學階段,只有進一步分析限制英語教學與本土文化融合的因素,并提出解決的措施,提高高校英語教師以及學生對本土文化英語教學融合的重視程度,并進一步對英語教材內容進行改革,將本土文化有效結合,才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本土文化知識,使學生能夠運用英語對中國文化進行表述,促使學生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形成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林.大學英語教學中本土文化的缺失及對策[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8(01):48-52.
[2]李濤.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英語表達缺失的原因及對策淺探[J].陜西教育(高教),2015(10):42-43.
[3]逯陽.論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缺失及對策[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22(04):168-170.
[4]王德易.淺談大學英語語言教學中英語文化缺失的成因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10):149.
[5]揣瓊,王向東.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缺失的調查研究及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30(S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