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因此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改變。本文探討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指出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策略差異、學習方式差異以及個體差異等方面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個體差異;策略;初中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徐小玲(1978.07- ),女,漢族,陜西靖邊人,靖邊縣第二中學英語教研組,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古人云:“教學相長”“因材施教”。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特點,針對不同學生實施教學。通過調查分析和教學實踐,初中英語教學要突破傳統教學方法不僅要重視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能力培養,還要尊重學生差異性,利用差異性教學,完善綜合素質和人格教育。
由于學生的性別、年齡以及所處的不同學習階段和學業成績的不同導致,每個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式不同。學習策略往往影響學生的學業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策略,針對性實施教學策略。因此,教師在確定學習目標、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和方法要充分考慮這些差異有助于因材施教。
在學習方式方面,有的學生喜歡通過聽來獲取語言知識; 有的喜歡閱讀,通過看來獲取語言知識; 而依賴性強的學生則喜歡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通過完成作業獲取語言知識。因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發現學生各自不同的愛好方法、興趣特點,引導學生用感興趣的方式讓其獲取知識。
有的學生喜歡通過聽來獲取語言知識;有的喜歡閱讀,通過看來獲取語言知識; 而依賴性強的學生則喜歡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通過完成作業獲取語言知識。學生成長的經歷、社會環境、家庭背景、性別、年齡、性格、心理、動機、認知、智力、記憶、已有知識的儲存量、習慣、愛好等各不相同,因此,導致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
教師在設計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講解上要進行針對性的設計,才能使教學活動達到理想的效果,滿足學生的對學習的需要。例如:在選取背景情景方面要考慮到對不同個人成長的經歷、社會環境、家庭背景的不同進行選擇情景材料。這樣更有利于不同個人成長的經歷、社會環境、家庭背景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這也是體現新課程“三貼近”理念的做法。堅持“一切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原則。教學要從學生實際的需要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入手,提升學生的發展潛能。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對于一個孩子的發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個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滿意而能干?!痹诔踔杏⒄Z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新課程數學改革的核心內容。面對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我們如何去合理利用,最大程度的發揮個體的潛能,獲得教育效果的最優化,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終生探索的目標,同時也是素質教育對我們的要求。
1.制定個體差異性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設置上應當體現差異,提供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學習策略的個體差異性。但在具體操作中切記不能為了滿足個性需求,而過低遷就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個性要求。
即在三維目標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差異性,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深思熟慮統籌兼顧。
2.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性調整教學內容。初中英語課本是教師實施教學內容的依據,每節課的學習內容有重點和難點之分。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在處理重難點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在教學中采取同教材,同進度,異要求的同時還要對具體重難點再進行分層細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組織教學。
3.英語教學過程中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傳統教學過程中,老師總是在事先設計好的環節與情景中講解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無條件的適應。殊不知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應學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特別是集體教學中,教師更要適應各個學生的學習需要。在課前需要精心設計,對學生的不確定性需要進行充分考慮。以便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個性差異性是教師教學中的不確定變量,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個性差異性。從學生實際出發,為了學生的發展出發在備課、上課、探究、評價、布置作業、設計活動等方面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個人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曾繼耘.差異課堂教與學的行為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 (25).
[2]黃永紅.小學英語差異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