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實施以來,中考英語考試中不斷加大英語口語的比重。傳統英語口語教學耗時費力卻效率低下,無法滿足學生口語學習的個性化需求等諸多局限也變得日益突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的普及,網絡已成為初中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新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新路徑
【作者簡介】周中兵,江蘇省淮安市清河開明中學。
有了互聯網,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不僅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口語學習,學生更敢于、樂于開口說英語,網絡語音技術也可以給學生客觀評價和評分,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了英語口語學習,教師也能夠更便捷地了解學情,更高效地組織英語口語教學。同時,網絡英語口語學習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的特征。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和一個廣泛的個性化學習空間。學生能夠通過終端設備學習,滿足個性化需求。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新路徑。
學好音標是英語口語學習的良好開端,但是音標教學往往抽象、枯燥,學生學習效果不好。為了解決好這一問題,筆者根據音標讀音和典型例詞,賦以恰當的動作、手勢,配以動感的音樂,編制了一套適合學生在教室集體做的音標操。筆者將錄制好的音標操視頻放在網絡學習平臺上供學生課后學習,并在每節英語課前將學生集體做音標操作為課堂的熱身。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迅速地受到了學生的喜愛。他們對音標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熱情。學生在做音標操的過程中,輕松對48個音標的讀音、書寫和典型例詞都有了較深的認識。
很多學生不敢張嘴說英語主要源自詞匯的匱乏或害怕說錯。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生詞教學這一技術含量不高的任務上,既影響了整體課堂效率,又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生詞的機會。音標的學習為學生自學生詞提供了保障,課前筆者布置學生根據音標自學生詞,在網絡平臺上跟讀單詞、對話和課文。老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數據分析,監控學生自主學習生詞的情況。如此,既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組織課堂交流學習活動,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積極性。堂上,教師可以在線展示學生課前自學效果,串燒播放學生的練習錄音,獎勵表現優秀的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使用網絡點名和空間記錄表彰的功能,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又便于后續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過程性評價。
2.整合資源,拓展空間。與傳統課堂相比,基于互聯網的“互動課堂”的課堂組織的形式更加豐富。例如,教師可以自制聲音、詞表、例句、微課等。同時,“互動課堂”也可以讓教師將本地內容和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展示所需的資源,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
3.提高口語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在備課時可基于學生課前先學的數據分析,發現學生的問題與困惑,更好地把握學情,提高課堂組織的針對性。課上,可通過在線檢測,及時統計和反饋檢測結果,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分層教學,因才施教在傳統教學班尤其是人數較多的班級實施的難度較大。而在虛擬的網絡學習空間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水平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如,對于口語表達能力弱的同學,先進行跟讀、模仿等形式的口語訓練。進而,再鼓勵這些學生自己編短小對話。對于口語表達能力很優秀的同學,可以鼓勵他們為電影對白配音和自編自演英語短劇等。
1.充分利用網絡口語訓練的數據鼓勵學生堅持訓練。根據網絡口語訓練的數據,按照訓練時間從長到短排序。制作成表格,在教室公示墻以及班級網絡空間上公示,表揚練習時間長的學生,鼓勵他們堅持訓練。
2.將口語成績記入學生過程性學習檔案。為提高學生對口語訓練的重視程度,口語成績納入過程性評價體系。選取單元中重要板塊,鼓勵學生在網上跟讀模仿,設定訓練的目標,并將學生口語訓練的成績以一定的評價方式納入過程性評價中,建立學生過程性學習檔案。通過學習檔案, 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 促進學生的學習自我管理能力。
3.利用社交軟件的語音功能展示口語學習成果。由于缺少高效地檢查反饋途徑,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口語學習教師聽不見,看不到,不少都流于形式,或被教師無奈地變成了筆頭表達,失去了口語任務的初衷。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建立口語群,讓學生將完成口語學習任務的語音發到群里,向老師反饋,并向全班同學展示。教師可及時對學生的口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推薦好的語音分享給全班學生,對學生的共性錯誤進行集體指導,對個別錯誤進行單獨指導。這樣,口語學習不再是“軟性”任務,而是聽得見,留得住的“硬性”任務了。
總之,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一定要順應時代的變革,充分利用好網絡的優勢,拓展英語口語教學的空間,開辟英語口語教學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