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莉
【摘? ? 要】文學鑒賞作為藝術形式,在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健康個性和人格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文中我將重點針對高職院校的文學鑒賞課程教學展開探究,剖析當前文學鑒賞課程教學現狀,并結合我的認知提出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育? 文學鑒賞? 課程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11
從整個學科教學內容來看,文學鑒賞是整個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同的教育形式,不同的學校針對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的不同會對不同的學科教學內容進行細化。而本文中我們所要探討的文學鑒賞就是從語文教學中細化出的一部分,作為高職教育中一門單獨的課程設立出來。
一提起文學鑒賞,普通人的認知中就是讀文章、理解文章,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文學鑒賞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主要是通過人的視覺感官,來感受語言文字的藝術美,并通過語言文字調動感性思維,進而上升到精神、情感的層次,進一步去感受情感美、思想美之所在。所以文學鑒賞,能夠從主觀上給人以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洗滌,培養人的審美情趣,提升人的審美能力,升華人的思維境界,進而構建人健康的人格和個性。所以文學鑒賞在整個基礎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正處在人格和思維構建階段的青少年學生來說起著科學健康的引導作用,這也是《文學鑒賞》課程在部分院校中成為一門單獨課程的原因所在。
高職院校區別于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講的初高中教學形式,它屬于職業教育的一種,相對于普通教育來說其教學目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加鮮明: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具備一定專業知識、技能的專業型、技術型人才為主,為社會主義現代會建設一線輸送實踐型人才。并且從生源組成方面來看,職業院校學生往往在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總體性稍遜于普通院校學生,就以本文中所探討的高職院校為例,其學歷等同于普通大學,但其生源往往是由未通過高考選拔的學生組成,所以學生綜合性素質不言自明。并且高職院校以專業教學為主,本身學生對于普通學科的學習重視度就相對較低,如果教學過程中不做到明確化,細致化,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專業輕素養,造成學生思維“機械化”“專業化”,反而缺乏一定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能力,不利于未來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的全面發展。所以通過《文學鑒賞》課程的設置,一定程度上通過文學作品給予學生心靈上的陶冶,以及個性人格上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之余,能夠豐富自身精神世界,成長為一個眼界開闊,且有理想、有道德、有素養、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而以下,我將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當前高職院校《文學鑒賞》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文學鑒賞》課程教學反思
(一)《文學鑒賞》課程地位低,師生不重視
高職院校相對來說更加注重專業課程的教學,所以文學鑒賞之類的學科就會不自覺地被邊緣化。并且文學鑒賞不像計算機、數學等課程一樣具有突出的實用性,所以往往學生潛意識里會認為它沒用,進而在學習過程中也就走過場,課堂參與積極性低。而學生的學習態度反映到日常課堂上,也會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狀態,在職業院校重專業教學整體大環境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會不自覺地放低,進而導致教學效果的惡性循環。
(二)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內容陳舊
通過教學實踐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往往重視各專業的師資建設,而對于其他課程如本文中所探究的文學鑒賞,對于教師的任職要求也會不自覺地放低。并且很多文學專業教師在職業選擇方面也會更加傾向于普通大學,而非課程不受重視的高職院校。這就導致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來說,往往以《文學鑒賞》為代表的普通課程師資力量薄弱,連帶性教材內容也得不到及時的更新,導致教學內容陳舊,課堂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三)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缺乏興趣
文學鑒賞是一個動用感性思維,通過聯想、想象等來感知情感,體會語言藝術,文字情感美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主要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鼓勵學生思維自由拓展。但從實際教學來看,高職文學鑒賞課堂大部分采取理論授課的方式,缺乏互動和交流,教學模式僵化也就自然而然的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課堂體驗差,課堂參與積極性低。
二、對于提高文學鑒賞課程教學效果的思考
高職教育中相對于專業課程來說,《文學鑒賞》課程一定程度上無法給予學生未來職業選擇帶來直觀性的幫助,但針對“人”的成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面對上述所呈現出的教學問題,我們不僅要從態度上重視,更要從行動中給予具體的解決方案。
(一)擺正教學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作為《文學鑒賞》課程的教師,我們要先從自身的態度入手,正確意識到文學鑒賞對于學生人格、個性塑造方面的益處。進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到嚴格要求,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給予學生知識學習方面正向的引導,讓學生意識到文學對于未來人的思維和智慧發展的重要性,從心里對《文學鑒賞》課程加以重視,進而具備參與課堂學習的動力。
(二)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不論是對于何種專業來說,教學內容最為關鍵,所以在《文學鑒賞》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學生需求,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各種途徑不斷篩選合適的文學作品作為鑒賞材料,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感受到趣味性,感受到心靈和精神上的陶冶,進而起到培養學生文學素養,提升學生思想境界的目的。
(三)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學鑒賞是一種是藝術形式,是主觀思維美的感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圍繞開發主觀思維來創新教學模式,如針對某篇文章展開探究、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還可以采取話劇的形式,將故事性較強的文學作品進行改編、演繹,讓學生在演繹過程中感受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文學作品中精神之美。塑造學生審美情趣的同時,激發學生對于文學之美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總之,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說,需要的是具備良好專業素養和健全人格的人。所以即使在以專業性教育為主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也要做到多樣化,設置如《文學鑒賞》類的課程,讓學生在文字的海洋中獲得精神的陶冶和心靈上的洗滌,督促學生未來進入工作崗位后成長為一個品德高尚、專業素質過硬,且具備不斷進行自我價值提升意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