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麗娟
【摘? ? 要】教育大計,德育為先。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小學語文始終在學生德育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并以其人文性的特點和陶冶性的作用,成為廣大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良好素材。在此對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舉措進行淺要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滲透? 舉措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50
素質教育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語文學科既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習得能力,而且還要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在社會物質文明迅速發展的今天,重審小學語文德育的價值已經成為形勢所需。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與他人的和諧發展;更應該重視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習能力的發展,關注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德育教育通過語文學科這個有效載體煥發出更多新鮮活力。
一、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
制訂合適的德育活動課堂教學秩序需要師生共同維護,教師要切實扮演好德育活動開展的引導者的角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活動、德育活動都要以學生的要求為標準展開。對小學生而言,單純的講課遠遠比不上德育活動帶來的收獲多,作為教師,應該把課文中隱含的一些意義通過德育活動呈現出來。如,以《小狐貍賣空氣》一課為例,本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環保理念,因此,可以從這個文章的內容入手,把學生對清潔空間的需求欲激發出來,讓他們在學習本篇課文的時候還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且付諸于關愛我們生活環境的實際行動當中。
二、語文教學內容中發掘德育融合因素
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豐富的德育內容,有些德育意圖不是直接體現出來的,而是采取婉轉的方式隱藏在字里行間中,作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深挖細節,把德育融合的因素挖掘出來加以滲透于實踐教學中,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策略。這種于無形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更能夠收獲潤物無聲之效,在潛移默化使學生受到影響,受到啟發。例如,在學習《最后的姿勢》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文字細節去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和意義。文章中有三個動詞“拉、撐、護”,描寫的是譚老師不顧自己的安危極力保護學生的情景。在教學時,師生可以一起去揣摩這些動詞的用法,將譚老師高大的形象樹立于學生心目中。同時,再通過朗讀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將情感融入到朗讀中,一邊讀一邊感悟,真正去感受課文中的情境和情操,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思想上、情感上也能夠受到觸動。
三、走進文本,聽中蘊情以明德
語文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一種實踐能力:要讓他們學會傾聽,耐心專注地傾聽,聽出感情。讓學生在聽中思辨、在聽中感悟,在聽中蘊情,以便更好地沉浸于課文中,真切地讓學生去感受文本所賦予的情感和德育內涵。例如,《伯牙絕弦》一文主要描述的是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對文言文,不管是從理解上還是在誦讀上,對小學生來說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距離感,但是,當《高山流水》這首優美的古琴曲響起來時,優美的旋律恰到好處地感染著孩子,這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在優美的曲調中娓娓道來。故此,巧設情境,合理安排,使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通過音樂的欣賞,讓學生去傾聽,去用心感受。在優雅古樸的曲子中,大家也都漸漸進入到了愉悅其耳目、激動其心靈、開發其智力的高境界中去體會“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音樂情境。在優美的樂曲中熏陶學生的情感,在優美的曲子感染下大家也都不禁為伯牙子期那流傳千古、蕩氣回腸的相知情誼所感動。
四、利用寫作教學滲透德育
寫作能讓學生的思想感情變得更細膩。但是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似乎對寫作存在著一些誤解,如,寫作練習的最大作用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從一定程度上分析,這種片面的認知對學生展開德育滲透產生一定的阻力。大量的寫作練習不僅能鍛煉小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美、對生活、對世界的感知能力。故此,將德育滲透于寫作中十分有必要。比如,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去觀看一些優秀的紀錄片、電影,如《地球脈動》《想飛的鋼琴少年》等,通過讓學生觀看這些充滿“真、善、美”的影片,再引導他們寫觀后感。在作文中秋暢談這個世界的奇妙,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壯麗,去感受這個世界的人文情懷。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循循善誘,把學生對世界河山的熱愛進一步激發出來,為德育教育的深入滲透做好充分準備。
五、教師以身作則提高自身水平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盲目的崇拜,對于教師的行為喜歡模仿和學習,因此為了提升小學德育活動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注重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知識結構,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還應該重視教學過程中自己的儀容儀表,給學生樹立一個正面的積極向上的形象。小學語文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教學行為的德育者,一定要時刻注意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知識水平。計算機網絡時代的到來,使教師有了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學習的方法,教師在課余時間可以瀏覽一些關于教育或者語文知識的網站,豐富自己的見聞,還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一些關于語文教學的方法和語文教學的教學實例,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讓學生能夠接受語文德育活動,并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德育作為小學生精神觀念養成的重要課程,在德育活動開展中,教師應該注意把握時代潮流,開發更多學生樂于接受的活動形式,讓德育活動的有效性能夠大大提升。
六、結語
對于一個人來說,品德就好比汽車的方向盤,好比輪船的舵輪,對人的成長、發展起到重要的定向作用。故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當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所授內容中,指導學生學習知識,接受德育熏陶,保證他們都能夠愉快地學習、茁壯地成長,為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早日實現“中國夢”做好奠基作用。
參考文獻
[1]龐雪飛.顯德育之魅力:構建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模式研究[J].中華少年,2017(25):96-97.
[2]胡鳳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科學教育.2016(04).
[3]張毅.在語言的叢林中穿行——談小學語文品詞析句的實施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5,7(12):56-57.
[4]耿俐如.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1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