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群
【摘? ? 要】首先,小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是一群六歲到十二歲的孩子,年齡跨度比較大。其次,他們往往活潑好動,或者是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感周期比較短的特點。因此,往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們會表現出不耐煩。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43
由于小學生具有青春的特點,所以說他們對于語文這種偏向于文藝的或者是重復性比較高的東西往往會表現出煩躁。因此,我們身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學會積極思考,如何從多方面入手?巧妙地提高小學生關于語文的興趣和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培養出綜合素養比較高的優質祖國棟梁。
一、多元化融合
如今是一個變化多端的新時代也是一個潮流反復無常的時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也要緊緊地跟隨世界進步的腳步,即我們在教學模式中可以采用多元化融合的方式來增加我們語文教學的有趣性和互動多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培養出優質高素質人才。那么我們該進行如何操作呢?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現在網絡比較發達,小學生對于網絡方面的東西也是比較了解的,但是在很多家長眼中,網絡是一個害處大于益處的東西,但是其實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將網絡的害處轉變為一個益處。
例如,抖音是學生們都比較喜歡玩耍的,前段時間我在其視頻中看到一個中學老師,帶領學生將古詩融入歌詞當中,并配合抖音的拍攝變成了一種順口溜。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在積極地準備這些順口溜,沒有音樂背景的順口溜比較繞口且乏味枯燥,但是配合上音樂卻顯得活潑有趣。更讓人感到驚喜的是,在音樂以及抖音的吸引下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些重復無味的古詩詞,這是以往的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所以說,為什么我們一定要將語文教學限定在單一模式當中呢?我們要多多地開發語文的創新點,誰規定的古詩不能夠吟唱出來?誰規定的古詩不能夠彈出來呢?或者是文言文一定要朗誦、背誦、默寫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可以把它變成順口溜,變成我們日常所記的流行歌詞,并且將音樂或者古風的詩歌結合起來,這些都可以提高我們教學的有效性,增加學生們對語文的興趣。
前段時間在網上有個比較火的視頻,視頻的內容是華中師范大學的教授他講得故事引起了全校,甚至是全國學生的轟動。在他的講解當中,李白可以變成一個逗逼,杜甫可以說出幽默的段子,那些偉人之間的相處甚至也可以變成常人之間的趣事。所以說,誰說古詩詞一定是古老、死板的呢?古詩詞也可以變得很新鮮、活潑。當然,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具有一定的人文常識,以及多方面的知識攝取才能最后給學生們上一堂當生動有趣的課。
二、打破思維的圍墻
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打破思維的圍墻,從傳統的模式當中撕裂出來,開創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往往那些具有獨特教學風格的老師,其實更深受學生們的喜愛,而且他們課堂的有效度和最終的成功率更高,所以我提出了我們必須要具備打破思維圍墻的意識。那傳統教學模式是怎樣的呢?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先給學生們講一篇語文中有哪些生詞、哪些字具體該怎么讀。然后,再由學生們自己朗讀,并且標注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舉手向老師提問,接下來又齊讀幾遍,隨機讓學生們自行站起來朗誦所指定的一段。緊接著全班齊讀,并且在老師將課文有關的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們自習思考。最后,采取有獎問答模式的,就這樣一篇文言文或者是現代文就以這種循環往復的傳統模式深入到學生當中。據統計,很多學生們對這種教學模式十分反感,因為學生們必須要經歷這種重復性的,乏味的過程,來接受他們原本所渴望的新鮮的知識,這是學生們所厭惡的。所以說我們必須要開動我們的腦洞,進行創新性的思維,思考如何才能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有趣。因此,我們要學會結合當代流行的一些教學方法,或者國外名教師,學習他們所采取的高效率教學模式。學會打破傳統教育學的模式,反客為主,讓學生自行起來發表個人的看法,或者是讓學生自己當老師,讓學生互相教學交流,他們是如何理解這個詞,這個字或者這首詩歌等。這種教學模式也是目前許多教師所采取的,我想這對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也是有一定幫助的。所以說,我們要開創具有自己風格的教學模式的話,就一定要學會打破思維的墻。
三、促進師生間的互動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小學生處于一個對周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的年紀,所以他們在課堂中很容易失去對課堂的興趣,那么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就必須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構造一個活躍的課堂環境。在實際的情況中,老師可以通過多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夠學得更好。那么教師通過哪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呢?例如在教學到一些有關于旅游的課文時,我們可以問一些問題,比如說問學生們去過或者見過最有詩意的地方是哪里呢?然后讓學生舉手來回答這些問題,并給他們適當的獎勵或者鼓勵。通過提問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并且可以讓課堂更加活躍。課堂活躍起來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得到提升。
四、構建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環境
觀察以往的課堂我們不難發現,課堂都是一種以老師講課為主的方式,這種教育模式就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為了灌輸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語文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所以語文的學習并不是一個短時間的過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只有正確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提高自身。老師需要意識到當前存在于教育中的問題,并及時地糾正這些存在的問題,當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后,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可以多多給予學生鼓勵,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當構建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環境后,學生就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綜上所述,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的學習并不是一個短時間的過程,這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得到好的教學效果。老師需要明白自己面對的學生的特點,小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所以需要老師花更多的時間來教學。我相信如果老師做到以上幾點,就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