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玲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創業的教學目標和高校黨建工作的教學目標具有相通之處,這是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可以進行融合的關鍵前提。推動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融合,要求轉化兩者的教學職能,提倡個性化的融合,營造優良的環境氛圍及建設長效評價保障機制。
關鍵詞:創業教育;高校黨建工作;有效融合
創業教育不但要鼓勵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還需要提升給國家創造價值的能力,而且還要在大學生創業意向、創業目標、創業引導、創業理念、創業精神、創業文化等基礎上構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從而提升人才的培養質量。高校黨建工作是高校學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其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也需要創新載體,尋覓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結合點,這也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突破困境,切實增強教育成果的客觀需求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有效融合的關鍵前提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獨立于其他教育體系的教育模式,有著自身獨特的結構和職能,在實行的進程中與其他教育體系互相合作和聯系??梢?,大學生創業教育自身就具有開放性,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行和改進可與其他教育體系相融合。分析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融合,第一要點就是要立足于兩個不同主體之間的相通之處,明確各自的優勢和缺陷,增強兩者的有效融合。其中,教學目標的相通之處是二者之間可以有效融合的關鍵前提。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有效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1)大學生創業優勢需要高校黨建工作的支持
大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行自主創業,就要求不斷發掘學生自身的獨特優勢。因為現在各個行業的競爭壓力都非常大,只有具備其他人沒有的能力,增強自己的優勢,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大學生的優勢在于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其中思想品德在創業過程中可以被認為是誠實守信。但這些優勢是需要大學生在高校中接受了相關的思想教育才可以實現的,而黨建工作正是開展思想教育的主要載體。
(2)黨建教育提高大學生對社會發展的預判
黨建工作的主要就是我黨在發展進程中,發現了一些新問題之后,進行創新發展,擴展思維的具體方法。這些發展理念與社會的發展是具有同步性的,是對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確掌握。開展黨建工作能夠有效地幫助大學生了解當今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大體方向,并對今后的社會發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有效融合的途徑分析
(1)促進高校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教學職能轉化
高校黨建工作的教育職能主要是指思想層面的指引,除了創業意愿、創業目標、創業精神和創業文化等內源性指引以外,它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使得指引的意義可以得到深入的體現。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本質、內容、形式、發展方向等等都能夠在高校黨建工作的指引下統籌實行。但是融入了高校黨建工作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所面向的還是高校學生,這個群體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職業規劃方向的缺乏理性的思考,而且激烈、復雜、易變的就業背景給新時代的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要求學校黨建工作與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的融合不但要與時代同發展,體現先進性,更要轉型教學模式,變莊嚴為活躍,變古板為靈活,變保守為開放,特別要把指引職能轉化為教育學生,為學生謀福利的服務職能。在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中,其學科體系、實踐體系、監管體系、保障體系的建設和運轉等都應放低身段,靠近學生。并增強相應部門的服務意識,切實轉型教學職能,讓學生在無形當中把高校黨建工作所主張的內容,消化吸收為自身的創業意識、創業責任感。
(2)增強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個性化融合
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融合是沒有標準規定的,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形式。融合的理論和實際活動都應依據區域的特點,并在區域風俗、文化、經濟等因素的大環境下進行思考。從區域文化的角度來說,不同地區的文化發展都結合了自身區域特點,形成了多樣化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模式的地方文化。高校學生的創業教育和高校黨建工作的融合需要追求個性和特色的多樣性文化,只有適應了個性化的需要,找準切入點,我們的創業教育和黨建教育才可以進行有效的融合。在實際的區域文化研究中,我們能夠發現各區域的地區文化也是具有差異的,所以在挖掘區域文化的同時,需要對其中的促進或阻礙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融合的文化進行辨別和處理,還要考慮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異同之處。同樣,地方經濟發展的水平、產業結構、發展目標、政策模式、政治背景等等也是具有差別的,大學生的創業現狀、思維模式及高校黨建的想法、做法也各具特點,這就需要高校學生的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融合需要建立在地方特色之上,謀求深層次的融合,然后再參考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
(3)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有效融合的評價保障機制
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融合還需要依賴高校的各級黨政組織,實行主體是高校的思想政治老師和黨建工作者,整個融合體系的構建包含了高校中組織結構的核心和思想教育的核心,從本質上確保了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黨建工作融合的執行能力和教師隊伍力量的強化。把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融合加入到了高校人才教育質量水平評價體制之中,從學院方面到科研、教學、管理、服務的人員方面,并圍繞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融合完善標準的評價體制,進而建設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有效融合的評價保障體制。
大學生創業教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融合,革新了創業教育的主體,革新了教育觀念,發揮了黨建工作的組織指引效能,可以指引創業高校學生堅持政治立場,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創業觀,培養完美的創業精神面貌,從而同化為創業動力、創業意向和創業精神,切實增強了創業教育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周敏丹,游藝,等.國外高校創業教育對我國開展創業教育的啟示[A].Advances 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1 3rd World Congress in Applied Computing,Computer Science,and Computer Engineering(ACC 2011),2011(07):192-193.
[2]鄭萼,應中正.高校學生黨建與和諧校園建設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5).
[3]馬德俊,劉艷麗.學習理論的發展、應用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教育探索,2001,(7).
[4]劉鳳清,喬芬.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及培養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作者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