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維
摘要:通過對惠州城區小學體育課程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小學體育課程發展并不樂觀,并發現以下情況:教師在師資力量上、專業素質上存在問題;學生在體育參與度與課堂滿意度上存在問題;在教學上存在場地器材與教學方法與模式等問題。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程;學校;現狀;對策研究
一、選題依據
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組織形式,是體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2]。就目前惠州城區體育課程開展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結合惠州城區的社會特點,對小學體育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中提出相應的改善政策,并對引入新型課程進行探討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為惠州城區發展體育課程提供建議與理論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惠州市作為廣東省的一座新型城市,在惠州城區中公民辦學校眾多,本次論文問卷調查共涉及十所公民辦學校(各五所)20名體育教師與500名學生,每所學校2名體育教師與50名學生,學生為1-6年級學生,并通過場地器材、師資力量情況、學生因素三個維度進行研究。這些學校分別是公辦學校:白花鎮第二小學、嶺湖小學、淡水第二小學、秋長中心小學、園林小學;民辦學校:維新學校、向陽中英文學校、日新學校、惠華學校、關山學校。
三、惠州城區小學體育課程開展現狀分析
器材、場地和設施的配備是實施教學內容制定的物質基礎,前提條件,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更好的實行體育教育事業。體育設施是進行體育教學、訓練與競賽,豐富校園生活的基礎性設施,它是學校教學的一部分,直接關系到學校體育事業教學設計的發展,是學校的有形部分,有學者指出政府部門在對器材的采供過程中,多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尋求小學生需求的體育器材。
四、惠州城區小學開展體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參與體育運動參與的熱情
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與滿意度決定這一堂課成功與否,在調查中我們得知惠州城區小學生大部分都喜歡體育課,但國家要求每周體育課至少兩課時,還有少部分學校沒有達到。
(二)接觸知識來源狹窄,課時未達標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一般學校都沒有全國統一的專業體育教材,學生接觸到的知識來源更是狹窄,竟然絕大部分學生獲得體育技能知識的來源是體育課,單一的方式造成了他們對體育課認識太過稀少。
五、惠州城區小學體育課程發展的對策研究
不斷鉆研創新體育教學的方式與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體育課程包含著教與學兩個方面,它的教學過程是師生配合、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雙邊活動,教師豐富的知識是上好體育課的基礎,學生得到收獲并認可是最終的目標,豐富多彩的教學受到學生的熱愛,而“呆板”的教學,一切都是陳搬舊套則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受到學生的喜愛。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創新新的教學模式,經常學習身邊教師及周圍學校教師的經驗與方法。
六、結論
惠州城區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呈現年輕化趨勢,教齡偏低,在教學經驗上略顯不足,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學校在體育教師方面儲備不足,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因此大量使用兼課教師,或者是從其他專業的教學工作轉教體育課程的,缺少專業的體育教育者,所以師資力量相對來說顯得比較薄弱。
參考文獻:
[1]浙江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光明.以習近平總書記體育思想為指引扎實推動體育強省建設[N].網易新聞,2015-08-11.
[2]張軍,張紅云.體育教學中減少運動損傷有效途徑的研究[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02):107-109+113.
[3]鄒世豪.面向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4]楊文軒,陳琦.體育原理導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173.
[5]李金綱.中美中學學校體育課程比較研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s4).
[6]黃漢升主編.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通訊作者:楊勇 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