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赟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將傳統的教案教學轉變為新型的探究性學案導學模式勢在必行。本文結合了國內外文獻更加明確了探究性學案導學含義、特征。
關鍵詞:探究性;學案導學;化學教學
傳統的教案導學是“以傳授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現今素質教育正在逐步地探索落實階段,它對學生分析問題和創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探究知識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充分適應新時代“創新”的要求。
一、探究性學案導學的涵義
任何的實踐工作都需要相關理論地指導,科學地理解“探究性學案導學”的涵義,把握其本質特征,是有效實施探究性學案導學的基礎。探究性學案導學的涵義共分為兩個方面即“探究性學習”和“學案導學”:①探究性學習(inquiry learning)強調的是一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地去提出、分析、判斷和探究問題的學習方法和過程。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對探究的定義是:“探究是多層面的活動,包括觀察;提出問題;通過瀏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發現什么是已經知道的結論,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證據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釋數據;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以及交流結果。探究要求確定假設,進行批判的和邏輯的思考,并且考慮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釋。”②學案導學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創建高效課堂。我校自上學期實行“學案導學”以來,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我切身感受到“學案”有許多較于“教案”的優勢。“學案”則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包括他們的知識基礎、認識水平和經驗等)所編制的學習方案,它主要目的是為了指導學生自主主動地進行自我知識的建構。相較于傳統的教案,它更加注重學生智慧和能力的發展,學生通過“學案”可以直接參與完成對一系列問題的探究,從而更好地掌握教材的知識內容,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
二、學科教學中的探究性學案導學
結合各個學科教學的具體做法是: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自學能力等)→分析各種要求及其重難點(包括教學大綱及考試要求、知識內容的重難點等)→設計學案(學案通常采用每個課時一個學案)→發放學案(使學生初步了解所要學習知識點,理清知識線索,自主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課堂討論(除學生已解決的問題外的一些重難點可以交流討論予以解決,并在學案上作好相關記錄)。通過這一“探究性學案導學”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提高課堂效率,探究新的問題,提出新的思考,又反過來促進教師的教學。
三、化學學科教學中的探究性學案導學
(一)注重化學學科教學的自身特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首先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強調的就是實驗,而恰好實驗本身就具有探究性,這也使得化學教學過程成為了在不斷探究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整理結論的過程。與此同時它也是一種具有特殊目的、內容、方法和活動形式的師生間的動態活動過程;其次中學化學學科雖然是理科,但又兼顧了文科的某些特點(知識點多、瑣碎,需要記憶的東西多),例如物質的顏色、在水中的溶解性、密度等。有時有些知識表象容易理解,但應用時較難,例如阿伏加德羅定律及其推論學生可以背出來,可用于如何在解題學生就不會了;最后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中學化學學科也不例外,其中滲透了其他的學科包括物理以及數學一些思維方式的應用。在化學計算和推斷題時往往會用到極限法(最值法)、差量法、估算法及正向或逆向思維法等,例如在有機物通式計算時甚至采用了數學的數列法求解。
(二)注重學生現代學習方式的特點
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過分重視知識是化學學科解題前提而忽視了發現與探究,使得學生學習成為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地過程。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對具有探究性的化學學科失去了興趣和熱情,因此現階段各校都在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具有以下特點:(1)使學生學習具有主動性,它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相較于傳統學習方式,現代學習方式提出讓學生在具體學習活動中表現出我要學和要我學。讓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這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因此,我們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實驗調動學生的主動性;(2)使學生學習具有獨立性,它是現代學習方式的核心特征,在傳統學習方式中學生過分依賴于教師傳授的知識和信息,往往出現“教師不講,學生不會”的現象。其實每個學生都有相當強的潛在的獨立學習能力,我們可以在適當條件下提出讓學生能根據自己已有知識來解決的問題,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得出結論,并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3)使學生學習具有體驗性,它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在中學化學學科中有各種實驗,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親身感受體驗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除此之外,我們就是要鼓勵學生對課程教材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
本研究結合以上兩點,使得化學學科教學中的探究性學案導學具備了以下特征:
(1)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探究性學案導學時,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激發其主體精神,注重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一系列學習活動,以發揮其主體作用。由于化學學科的知識點瑣碎,我們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基礎和認知水平將瑣碎的知識編排在學案中,讓他們自己總結規律;(2)要突出學生的探究性,學生往往不喜歡被動地接受,而是勇于探索,我們可以在探究性學案導學設計中,科學地設計問題引導探索,適時地引線搭橋幫助學生探索。例如,在探討氯水的漂白性時,可以引導學生設計實驗用干燥的氯氣和濕潤的氯氣進行漂白效果的對比,使學生自己得出干燥的氯氣無漂白性,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3)要突出對學生適當的引導性,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探索性,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群羊,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師要立足于“主導”的地位,肩負起“導演”的責任。課前,要精心設計“學案”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在化學教學的探究性學案導學中主要體現在問題的設計上,注重每個問題的內在聯系,使學生一步步自己探究得出結論。
參考文獻
[1]吳國平.新課程行動中的教師成長[D].華東師范大學,2008.
[2]熊祥勝.化學學案的設計和運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0,12.
[3]林英良.學案導學的課堂運作模式[J].江西教育,2010,14.
(作者單位:廈門市內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