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慧 胡琪
【摘 要】工業革命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人類的發展伴隨的是對自然資源的掠奪。隨著資源短缺現象的逐步顯露,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發達國家就對環境保護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取得顯著的效果。國外在環保立法、環保融資、環保教育等方面均有了相對較成熟的發展體系,值得我國充分加以借鑒,并與自身實際結合,建設符合我國發展需求的環保產業。
【關鍵詞】環境保護;國外環保經驗;環保教育;環保融資
【中圖分類號】X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055-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缺乏經驗,各項技術不夠成熟,生產力較為落后,為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國大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經濟水平飛速提高,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但是傳統粗獷的經濟增長方式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黨和國家在21世紀初逐漸意識到這一問題。我國當前已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對國外先進的環保經驗進行了積極的學習,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 國外環保產業的發展歷程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發達國家為占據更多的資源,不斷發展經濟,經濟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其全然不顧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肆意搶奪資源,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并且發生多起環境公害事件。當時發達國家就已開始意識到環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并不斷加強環保相關的研究工作。
20世紀70年代,國外發達國家的環境保護進一步進入正軌,以往的治理模式得到了相應的轉變,將注意力集中至環境的預防之上,對污染較重企業的規劃、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新型能源的研發及污染物凈化上進行了深層次的考慮,希望能夠研發全面的環境保護方案,對以往不成體系的治理實現了有效的打破,促進了環境保護研究的開展[1]。
20世紀80年代是環保產業高速發展的階段,發達國家開始對環境保護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項先進技術紛紛運用于環保產業中,環保產業逐漸向自動化發展。20世紀90年代至今,在原先新技術研發的基礎上,國外發達國家更加注重企業生產環保,提倡綠色生產,倡導生態企業,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環保產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各項體系趨于成熟。
2 國外環保產業的發展
2.1 環保產業已形成較大規模
國外發達國家由于在20世紀就對環保產業進行了高度的關注,因此其發展相對較為成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外發達國家的環保產業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其產值已達到整個國家的1/5,并且其發展勢頭仍未減緩。從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國家的環保產業規模來看,其正朝著集團化方向發展,根據企業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國際性跨國公司、大型企業中的環保分部。
2.2 環保產業的技術含量較高
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環保產業在充分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正不斷向尖端科技的方向發展,相關產品逐漸形成一個系列。環保產業中生物技術、新能源的開發、新材料的應用正不斷地被應用。比如,發達國家將電子技術應用到除塵器的設計中,使得除塵器能夠將各種肉眼難以看到的粉末清除,同時一些新技術正在不斷地研發中。此外,對企業生產的廢水處理中業運用了先進技術,比如美國運用生化法處理城市污水,有效地將污水中的磷元素充分去除。這些均為環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2]。
2.3 環保產業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國外發達國家在環保技術上難分伯仲,導致環保產業的競爭空前激烈。美國在脫硫技術上有較大研究成果,日本對廢棄物的處理擁有較高的水平,德國對城市污水的處理排名前列。而在制冷技術上,歐美國家間的爭奪不斷加劇,并且由于發展中國家沒有能力研發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環保產品,導致其成為眾多發達國家的市場爭奪對象。美國政府對環保技術出口發展中國家進行了大力支持,并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促進其技術出口,進而占據更大環保市場。
3 國外環保經驗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啟示
3.1 環保教育經驗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啟示
環保產業的發展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環保理念,因此,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必不可少。國外發達國家由于對環境保護功能工作已經有了較長的研究時間,因此其環保教育相對較為成熟,值得我國充分借鑒。比如,美國環境保護局為促進美國兒童的環保理念形成,設計了獨具特色的小游戲,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得以對相關的環保知識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這個項目使孩子們扮演著偵探的角色,通過設計一系列與環保相關的題目,讓孩子們參與解答,當答對相關的問題后對其進行一定的獎勵,同時美國設計了其他具有針對性的趣味項目,使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日本為推動其環保建設進程,維護地球環境,減緩全球變暖的進程,在全國范圍選拔環保教師,然后進行必要的培訓工作,進而促進其環保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新西蘭則在小學課堂中新開設了一門種植課程,其目的為通過教育學生在種植作物果蔬的過程中不使用具有污染性的肥料來減少污染。這些舉措得到了國內人們的廣泛認同,人類要真正實現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從小學生抓起。
3.2 環保投資經驗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啟示
首先,在環境保護的過程由于具有多個投資主體,因此需要對其事權進行合理的分配。政府、企業個人之間不僅需要進行合理的分配,各級政府同樣需要有合理的分配標準。比如瑞士的環保投資中,公共、私人、家庭之間的比例差距不大,基本相等,并且在公共部門中,聯邦政府投資所占比例僅為1/5,其余的均來自各級地方政府,二者之間的環保支出仍各有差別,聯邦政府主要負責環保設備的研發,地方政府的支出則主要用于污染的防治與其他服務。其次,對于環保資金的使用,其大方向應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環保從治理向清潔生產轉變時,意味著環境保護實現了巨大的突破,清潔生產不再如以往造成污染后果再進行治理,而是在生產階段就在每一個環節中融入環境保護理念并使用先進技術與材料減少污染,在材料的使用上,盡量減少有毒材料的使用,并且對具有一定毒性的材料或者廢物,在未排放之前就對其進行處理,減少其毒性[3]。最后,在環境產業的發展中,環境稅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環境稅是國家在環保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種經濟手段。實踐證明,這一手段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同樣適用。意大利已經在環保中運用了環境稅,成為其籌集資金、增加環保產業收入的重要手段,并且在經濟活動中對環保產業的不合理行為進行了有效的制約。
3.3 環保立法經驗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啟示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階段,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對環境保護更加重視,但是在相應的政策制定上仍存在著一定的欠缺,沿用以往的政策已經難以適應如今環保產業的發展,在稅收、獎勵機制上均缺乏相應的政策,這使得眾多民間資本的投入望而卻步。由于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形成完備的體系,并且在執法力度上仍存在著一定的欠缺,眾多企業在防治污染的過程中缺乏推動力,使得環保產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發達國家在環保產業的投資與回報上通常都較為固定,投資風險不大,使得大量資金得以投入其中,然而,我國由于缺乏相關經驗,在實際運作中常蘊含著巨大的風險,并且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在實際的經營中常出現較大變數,投資者常常對其中的風險感到難以預測。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環保產業只有擁有可觀的利潤才能夠吸引投資,而投資者的權益無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將會導致投資活動束手束腳。因此,要推動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將投資主體的獨立法人地位解決,并享受平等的國民待遇,同時要構建投資與回報的機制,減少投資風險,盡可能吸引投資。
綜上所述,環保產業的發展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國外發達國家的環保產業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在環保教育層面開創了各項生動有趣的教育項目,為后代樹立環保意識提供了保障,促進了環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切實推進環保產業的發展,減輕環境污染,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當前我國的環保投資仍有所欠缺,借鑒發達國家的環保投資經驗不僅有助于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而且對我國的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時,完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能夠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推動力。因此,需要充分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制定相應的政策,為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促進環保產業的平穩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高峰.國外環保交通面面觀[J].資源與人居環境,2017(4).
[2]黃志剛.淺談國外環保投資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前沿,2008(7).
[3]張悅.國外環保投資理論對我國的借鑒與啟示[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9).
[4]曲國明,王巧霞.國外環保投資基金經驗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發展研究,2010(5).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