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國濤
【摘 要】健康中國是我國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國家富強、民族繁榮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人民健康。當前,我國不僅追求經濟方面的快速發展,而且要求醫療衛生方面同步發展,因此醫院建設對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國家頒布的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對其規模、床位、設備等方面均有嚴格的規定。文章從綜合醫院規劃設計的標準概述出發,探討綜合醫院規劃設計的理論和方法。
【關鍵詞】綜合醫院;規劃設計;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TU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6-0183-02
1 綜合醫院設計標準論述
綜合醫院根據不同的建設規模,按床位數量分為200床至1 000床9個檔次,其規劃設計板塊分為門診、急診、住院部、醫技中心、保障系統、后勤和生活中心七大板塊。綜合醫院在建設面積指標上有嚴格的規定,為每床80~90 m2的規模。
綜合醫院的七大板塊在總建筑面積所占的比例方面也有嚴格的規定:急診為3%,行政為4%,生活中心為4%,保障系統為8%,門診為15%,醫技中心為27%,住院部為39%。其中,有些單列項目,如血液透析室、核磁共振室、X放射線室等的建設標準有額外的規定;制劑室、相關設備設施、停車場地等根據相關規定和實際情況建設。此外,預防保健類、科研類、附屬醫院等房屋的建筑面積可按相關規定增加。
但在實際醫院設計中卻出現了難點,對于綜合醫院設計標準,醫院更注重醫療流程,在醫療空間的控制上和在今后醫院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設立彈性機制。實際上遇到的問題如下:政府既希望醫院外觀或公共空間有“高、大、上”的形象,又要嚴格控制建筑面積和建設投資。一般公立醫院是由政府投資,針對新建的綜合醫院,希望做得舒展大氣,而且對于醫療主街、大廳、候診等公共空間,希望面積盡量大一些,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然而建筑指標卻遠遠達不到此要求。比如,500床的醫院總建筑面積可能只有4.5萬m2,但即使做到5.5萬m2,在實際使用中仍然相當緊張。
對比我國香港地區或者發達國家的醫院,其每床的面積指標可達到170 m2,特別是候診空間做得很大,候診區幾乎達到診室的2倍,患者在實際使用中感到非常舒適。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建議今后的綜合醫院建設標準編制能適當增加公共空間(公共空間涵蓋了候診、大廳掛號區域)的建筑面積。
醫院設計不光要考慮基本的醫療用途,也要考慮病人的心理體驗,滿足舒適性要求。醫療工藝流程目前是醫院設計的核心部分,而增加公共空間的面積是將來綜合醫院設計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2 綜合醫院規劃設計理論
醫院建筑設計明確服務主體,以指導建筑設計。
具備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人的需要、感受及情感是進行醫療建筑設計時要重點考慮的要素。綜合醫院的設計規劃,既要滿足醫院內部醫療技術功能的合理管理和體系明確,又要正確劃分患者和醫務人員的空間,同時要有一個具有醫院本身內涵與地方特色的空間造型,創建時尚新穎和富有人情味的和諧醫療環境。
醫院設計往往對病人診療空間有更高的關注度,而忽視了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事實上,醫院設計中必須考慮醫護人員的需求,因為醫護人員長期在醫院工作,忽視其工作空間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感受。在功能設計中,可考慮把通風采光較好的朝向留給醫護人員。以人為本中的“人”應包括病人和醫護人員。
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態、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建筑理念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醫院建筑更應具備可持續發展理念,規劃設計不僅要高瞻遠矚,盡量滿足醫院長遠發展的需要,而且隨著醫療建筑技術的進步及管理模式的改革,規劃設計必須留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國家現行的醫保政策、醫療科技發展狀況及P2P模式、信息化系統的出現,都對醫院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醫療建筑設計人員必須不斷更新知識,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例如,新興的網上掛號和發藥模式對醫療建筑空間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傳統醫院的設計中一般都設計有較大的掛號廳,窗口很多,但人員依然擁擠。新的診療模式,病人使用“一卡通”掛號與交費非常方便。關于采用大掛號廳還是分區掛號等模式,業界也展開了討論。對于診療模式,超大型醫院規模達到了1 500床甚至3 000床,這樣的現狀促使傳統的診療模式發生改變。
商業模式將決定設計和經營模式,李克強總理提出的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市場,必將促使現有的醫療模式根據形勢發展而發生變化。隨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調整了每千人床位比,以及國家期待對于民營投資醫院市場份額的提升,未來2種類型的機構必然存在經營模式的差異。只有錯位競爭,才會創造更多的市場空間,民營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的需求差異很大,可以理解為流程再造和根據市場需求重新定制醫療流線的模式,比如診室設置和發藥流程甚至是手術室的布局。
我國目前仍然采用傳統的醫院模式,對比美國采用中心點向外輻射的醫療模式,各有優勢。美國的醫療模式中,對醫療建筑的投入很高,將醫療重點面積集中在有效護理面積上。以前,我國的污物打包達不到相應的潔凈要求,但是現在技術已成熟,完全能滿足潔凈要求,因此美國的醫療模式逐步得到我國醫療人士的認可和采納。只有從醫療市場需求變化出發,快速變化設計,再配合醫療商業模式,醫療需求才更加具有彈性,“處處為顧客著想、以病人滿意為中心”的宗旨才能充分體現在設計流程和平面功能的布局上。
3 綜合醫院規劃設計的步驟
(1)綜合醫院級別定位,根據地方就醫群眾的需求進行市場細分,選擇好目標市場,合理地進行市場定位,確立醫院的規模和級別。
(2)綜合醫院項目選址,應符合當地城鎮規劃和醫療衛生網點的布局要求。醫院選址涉及諸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應交通方便,宜面臨2條城市道路,便于利用城市的基礎設施;同時,要求環境安靜,遠離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險區等。
(3)制定詳細規劃,以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為依據,根據建設用地的各項控制指標和規劃部門的要求進行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
4 綜合醫院規劃設計要點
(1)醫院總平面設計包括主要功能分區,如出入口、坡道、停車場、綠化、道路、日照、消防,以及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等。
(2)醫療流程對于醫院建筑設計最為重要。醫院建筑的公共部分,如內科、外科、皮膚科、五官科、兒科、婦產科、急診科、醫技科、住院用房等,功能分區要明確,科室布置要合理,人流避免交叉往返,避免病源在醫院內部交叉感染。
(3)綜合考慮醫院建筑在安全、衛生方面的特殊要求,根據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的身體機能及行動特點做出相應的設計,包括重視無障礙設計、引入急救系統等,以滿足特殊人群的基本醫療需求,使醫院的服務更加人性化,適用性更強。 同時,在建筑選材上應充分考慮醫院對衛生的特殊要求,盡量選擇防滑耐磨、環保耐臟、耐腐蝕、易清潔的材料。
(4)醫院建筑設計風格應簡約大方,采用溫馨的色彩設計能調節醫患的情緒;室內布置寬大整潔的走廊、寧靜舒心的候診大廳、人性化的病房,讓患者得到最貼心的關懷和最舒適的康復環境。
(5)醫院室內外環境設計中,應重點做好環境綠化和醫院文化的有機結合,讓患者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康復;室內應盡量形成自然通風,保證充足的光照,營造出寧靜清爽的氛圍,體現對患者和醫護人員細致入微的關懷。
(6)醫院的路標標識設計很重要,綜合醫院的科室多,患者易找錯地方而延誤病情,所以醫院標志的設置一定要明顯清晰,能讓患者快速找到就診科室。同時,醫院的電梯、樓梯、走廊等交通設計要方便快捷,合理連接各個科室,以體現高效、人性化的服務。
(7)醫院的照明環境要進行細致的設計,燈具均采用LED燈具,既能節約能源,又能滿足醫用照明要求,同時還能營造出溫馨的氛圍,舒緩患者的緊張情緒。
5 結語
綜合醫院建設在健康中國戰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綜合醫院的規劃設計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必須以國家相關建設標準為依據,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建設。同時,綜合醫院設計要滿足醫療使用的功能要求和醫患的心理需求,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打造一個安全溫馨、舒適自然、高效便捷的診療環境,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為醫務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進而提升醫院的整體形象和競爭力,促進醫院穩定持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ZDOC—建標110—2008,綜合醫院建設標準[S].
[2]GB 51039—2014,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S].
[3]劉建元.談綜合醫院規劃設計方法及理論研究[J].福建建筑,2015(1):14-17.
[4]杭元鳳.大型綜合性醫院工程建設規劃實施的原則與方法[J].現代醫院,2012,12(5):126-129.
[責任編輯:陳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