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帆
【摘 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僅要提高其硬實力,也得加強其軟實力的建設。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軟實力,已不再是虛無縹緲的事務,而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所以,良好的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管理有重大意義。企業管理者作為企業的“領頭羊”,不僅要從自我角色中重視企業文化,也要將企業文化合理地運用到企業管理中。文章通過分析良好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得出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有助于企業管理的有效性,并探究管理者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以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提升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企業文化;企業管理;企業管理者;關系
【中圖分類號】F272.91;F2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7-0222-02
1 企業文化的概述
在2010年4月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中,企業文化被單獨立項為《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5號》,這突出了企業文化的重要地位。企業文化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儀式、符號等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它體現了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我國企業文化專家劉光明在其著作《企業文化》中提出,企業文化可以分為精神層、制度層、行為層和物質層4個層次。
精神層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包括企業的信念、核心價值觀和宗旨,決定著其他3個層次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制度層是在企業的日常生產和運營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氛圍,它既是企業精神層的載體,又能約束著行為層。制度層文化主要有企業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企業精神、企業管理風格等。行為層是在企業的日常生產和運營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氛圍,包括企業組織的各項活動。物質層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是指企業的產品或者提供的服務及企業的物質設施,包括企業的標識、詞條及工作服等。企業文化的4個層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物質層是企業的門面,能給人們留下第一印象。精神層是無形的、不能被輕易改變的,而物質層、行為層、制度層會隨著企業所處的環境或企業戰略目標的變化而變化。
2 企業管理的內涵
2.1 企業管理的概述
斯蒂芬·P.羅賓斯認為,管理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過其他人切實有效地完成活動的過程。既要求管理以人為本,又強調了管理要講究效率。企業管理是指管理人員為了實現企業的目標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活動。企業必須建立高效的組織結構,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同時不斷地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2.2 企業管理層的角色
組織的管理工作是分層進行的,一般分為高層、中層和基層3個管理層次,這些層次形成一個金字塔。每一層次的管理人都完成各自的管理職能,但他們承擔的責任是不一樣的。根據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企業的管理者扮演著10種角色,這10種角色被分為人際角色、信息角色和決策角色3類角色。
在人際角色中,管理者扮演的有代表人角色、領導者角色和聯絡者角色。作為企業的領頭人,管理者要協同員工一起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同時要與利益相關者建立和維持良好的關系。在領導者的角色里,最能體現管理者的影響力。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扮演的有監督者、傳播者和發言人的角色。管理者需要通過內外環境的變化獲取對企業有用的信息,并把有用的信息傳遞給組織的其他人,確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夠的信息,從而能夠順利完成工作,讓內、外部利益相關者感到滿意。
在決策角色中,管理者處理信息并得出結論、做出決策。管理者需對發現的機會進行投資,處理組織運行過程中遇到的沖突,決定組織資源的分配,以確保朝著組織的目標不斷邁進。這10種角色形成一個完全角色,在任何情形下,人際、情報和決策的角色都不可分離。
3 良好的企業文化建設有助于企業管理
3.1 企業文化影響企業管理者的行為
儒家文化幾千年來在我國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塑造了我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精神氣質,也規范著人們的言行舉止和風俗習慣。儒家文化強調以人為本,以和為貴,運用到企業管理中就是強調人是企業的根本,管理者應該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企業文化塑造了企業管理者的角色,同時其管理行為也深受企業文化的影響。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精髓,如果企業管理人員對之不了解,在管理中就會失去方向感,沒有目標,管理效率低下,在管理程序上也會顯得雜亂無章,不利于企業目標的實現。
3.2 企業文化能規范員工行為,提高員工向心力
企業文化是所有員工的工作指引,會在無形中規范員工的行為,使員工的工作理念和精神目標一致,這會大大降低企業管理難度,減少部門之間的溝通矛盾,大幅提升企業的向心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引導員工的思想,使員工樹立正確的觀念,形成良好的企業風氣和企業內部環境。企業文化是企業內部的動力機制,使廣大員工了解企業奮斗的目標,激發激勵員工不斷進取。日本的“松下”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公司,也是世界上實行理念管理最早的公司。“松下”公司制定的“松下信條”將企業理念變成全體員工的共識和行為,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和歸屬感,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3.3 良好的企業文化建設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有兩個核心:一個是核心競爭力,另一個是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企業的思想觀念,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生存的持久動力。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內部競爭力,實際上是把兩個核心結合起來,是保障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企業會在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歷史經歷中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念、管理風格及組織結構,所以企業文化是企業獨有且無法復制的。“南孚”公司身為中國電池行業龍頭企業,其領導不僅高度重視對企業文化的建設,還將企業文化融入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從而增強了企業的生命力和向心力,形成公司良好的企業文化。
4 企業管理者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具有主導作用
4.1 企業管理者風格奠定企業文化基調
企業管理者既是企業文化的創造者又是文化的代言人。企業管理者的自身素質和管理風格直接影響企業制度的建設。作為企業文化的制定者,企業管理者需要指導員工在實現公司目標過程中的行為,這對企業文化建設會產生影響。作為企業文化的創造人,企業管理者不僅要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還要將其精神和行為滲透到企業文化中。管理者可以通過口號、行為等傳遞行為,形成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并通過長期的實踐形成共同的行為準則和目標,最終演化為企業的文化。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管理者要明確自己的目標與意圖,并在日常工作交流中捕捉員工的想法,為企業文化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4.2 企業管理者以身作則貫徹企業文化
企業的管理者不僅要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更要在行動上以身作則。作為企業的領頭人,企業管理者需帶動員工重視和執行好企業文化,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起到表率作用。因此,企業管理者要深入員工內部了解企業文化建設的效果,并及時地與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調。
4.3 企業管理者推動企業文化創新
管理機制是由組織、崗位職責及其管理制度和規范等構成,它是企業的“硬”規則,而企業文化是企業的“軟”規則。“硬”規則需要“軟”規則的推動,同時“軟”規則也是“硬”規則的潤滑劑。企業管理者在無形中以企業文化的規定來要求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同時又以自己的行為不斷地影響和更新企業文化。當發現員工對企業文化有誤解時,管理者要做好協調與溝通,保障企業內部文化的一致性和目標的一致性。當管理者發現外部環境變化時,必須積極地更新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不斷創新與發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確保企業目標的實現。
5 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要想在殘酷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僅要提高其“硬”實力,也要加強內功,完善其“軟”實力的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增強企業的向心力,有利于企業的團結,能產生較好的經營結果,從而實現企業目標。而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企業管理者的作用不可小覷。企業管理者不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要將其精神和行為傳遞給企業的其他員工,并及時與員工溝通與交流,保障企業內部文化的一致性和目標的一致性。此外,管理者還需關注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企業文化,確保企業長遠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楊影輝.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結合探析[J].中國市場,2014(37):118-120.
[2]陸明.試論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J].財經界,2016(7):42.
[3]羅敏.試論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及企業管理者的作用分析[J].現代商業,2018(12).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