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霏 谷偉濤 范稚蓮 莫良玉


【摘 要】近年來,我國積極促進電商精準扶貧,力爭利用“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推動扶貧工作創新開展精準到位。河池市天峨縣八臘瑤族鄉五福村是廣西科技廳“十三五”期間對口幫扶的貧困村之一,該村在廣西科技廳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積極探索“空店”電商扶貧模式,尋找精準脫貧的新途徑。文章通過對五福村貧困現狀的分析,研究“空店”模式存在的問題,對“空店”有效運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關鍵詞】電商扶貧;“空店”;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203-03
0 前言
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推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而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電子商務,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如何在貧困地區推廣運用電子商務,通過結合互聯網技術,進一步增強貧困地區貧困戶的自身造血能力,從而做到精準脫貧,全力邁進小康社會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近年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汪向東學者認為在貧困的中西部地區,運用電商這一載體,會有效促進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1]。電商扶貧,就是將當前日益主流化的電子商務運用于扶貧開發工作中,用在幫扶對象身上,通過培訓提升、投入資源、對接市場、政策扶持、提供服務等形式,幫助幫扶對象以電子商務交易創收,達到減貧脫貧效果[2]。
1 河池市天峨縣發展空店的基本情況
1.1 “空店”的形成背景
河池市天峨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暖夏涼,四季分明,生態環境保護好,森林覆蓋率達84.3%,原生態農產品豐富。但是長期以來,由于交通基礎設施條件不佳,未通達高速公路、高鐵等,農產品銷售渠道較窄、貧困群眾市場意識淡薄及貨品價格低廉等因素制約了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為進一步解決貧困群眾農產品銷售難題,提升貧困群眾的市場意識,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增加現有的農產品附加值,廣西科技廳扶貧工作隊充分發揮科技信息、技術等自身優勢,在認真分析調研的基礎上,與廣西空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新探索和應用推廣“空貿模式”,即“空店+政府+第一書記+貧困戶+城市居民=全社會共同參與”,走出了一條“空店平臺建設、政府支持、第一書記推動、貧困戶積極參與和城市居民消費”的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特色精準扶貧創新之路。
1.2 “空店”精準扶貧模式是對電商扶貧的新探索新嘗試
“空店”根據精準識別貧困戶通過對貧困戶自家種養殖的農產品(雞蛋、菜干、黃豆、熏肉等)、手工制品(辣椒醬、編織品)和才藝類(留守兒童畫的畫)等統一打包成100 元農產品包,利用移動互聯網上的流通平臺進行銷售[3]。通過“空店”的運營方式,農戶可根據當地條件發揮各自所長,進行針對性的種植,以需定產,通過這種方式,讓貧困戶通過勞動創造財富,通過勞動脫貧,改變以往被動地接受救濟的模式。
1.3 “空店”精準扶貧模式得到廣泛肯定
2016年4月23日,“空貿模式”在天峨縣試點運行,試點成功后,受到天峨縣黨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肯定。目前,該模式在天峨縣35個貧困村實現全覆蓋,共幫貧困戶賣出農產品124多萬元,參與貧困戶801戶,收入超過2 000元的貧困戶有164戶。五福村鄉村“空店”共幫76戶貧困戶(總戶數為89戶,參與比例為85.39%)賣出農產品273 450元,戶均收入為3 598元,其中收入最高的房文軍達到17 380元。該模式為貧困群眾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并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新華網、中國網和《人民政協報》《廣西日報》《廣西政協報》《河池日報》等媒體紛紛報道該精準脫貧新模式。
目前,該模式已在廣西天峨、龍勝、馬山、隆林、大化、田陽等8個縣、120個貧困村掛牌運行,2016年有1 018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交易;南寧、桂林等城市已落戶40家社區空店。
2 河池市天峨縣八臘瑤族鄉五福村貧困情況分析
2.1 貧困人口年齡分層分析
五福村位于廣西河池市天峨縣城西南部,距天峨縣城33 km,距八臘瑤族鄉政府所在地12 km。平均海拔為700 m,屬于典型的大石山區,石漠化嚴重。全村轄34個村民小組,29個自然屯,共有629戶、2 794人。截至2015年年底,通過精準識別該村共有貧困戶89戶、355人。五福村的貧困人口特點為年齡偏小、偏老,正值壯年的貧困人口較少,由此可見該村勞動力偏少。貧困人口數據分析如圖1所示。
2.2 貧困人口勞動力分類分析
五福村的貧困人口中普通勞動力及技能勞動力約占44%,無勞動力和喪失勞動力約占總貧困人口的55%,全村勞動力少。貧困人口帶動能力分析如圖2所示。
由圖1、圖2可看出,五福村貧困人口勞動力少,村民受教育程度低,導致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造成貧困。思維的落后導致村民無法尋找出新的致富方式,村民脫貧的意愿并沒有那么強烈。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仍然依靠普通的農耕、外出務工等形式,難以改變貧困戶目前的生活環境。
3 “空店”形成前后五福村貧困戶收入變化情況
五福村貧困戶的收入主要為外出務工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外出務工收入為收入的重要部分,生產經營性收入即為日常傳統種養殖所得收入,轉移性收入為所獲得最低保障收入、殘疾人補貼等。2015年,五福村的貧困戶還在用傳統方式進行生產生活,收入低。2016年,“空店”運營后,全村貧困戶收入大幅增加,其中生產經營性收入每戶增加了756.88元。五福村貧困戶2015年與2016年戶均年收入情況對比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看出,2016年,五福村鄉村“空店”共幫76戶貧困戶(總戶數為89戶,參與比例為85.39%)賣出農產品273 450元,戶均收入達3 598元。該模式為貧困群眾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并得到社會各界認可。
4 “空店”精準扶貧模式特點
4.1 積極創新探索和應用推廣
“空貿模式”,即“空店+政府+第一書記+貧困戶+城市居民=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一條“空店平臺建設、政府支持、第一書記推動、貧困戶積極參與和城市居民消費”的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特色精準扶貧創新之路。
4.2 架設“空中農貿市場”
在貧困村村部設立空店線下店,對農產品進行明碼標價,交易對象僅限精準識別貧困戶。由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委干部現場負責幫助貧困戶交易農產品,嚴格把控農產品質量關,并在農產品上貼上生產該產品的貧困戶姓名標簽,相當于將“城市農貿市場”直接開到了貧困戶家門口,架設“空中農貿市場”。
4.3 助力增收,見效快且簡單、可持續
貧困戶將自家現有的農產品拿到村部“空店”線下店,“空店”通過現金交易農產品。貧困戶免去了運送到集市的人力、物力、時間等成本。貧困戶每個月可實現增加幾百元至上千元的收入。貧困戶可根據交易的品種,發揮各自所長進行針對性的可持續生產,不用擔心因農產品單一而帶來的滯銷問題。
5 “空店”發展存在的問題
5.1 “空店”運營主體有待轉型
“空店”在運營初期尚屬非盈利性,運營主要由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委干部負責幫助貧困戶交易農產品。大多數駐村第一書記的駐村時間有期限,而貧困村村委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工資收入不高,對長時間義務維護“空店”運營帶來隱患。五福村目前已經實現由“義務勞動”向“有償服務”轉變,但天峨縣其余貧困村還沒有普及,“訂單收購”和“有償服務”模式有待進一步推廣。
5.2 產品出售仍需得到有力保障
由于五福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空店”售出產品的物流體系仍存在問題,所以導致“空店”在農產品儲存時間和配送時間與距離等方面面臨著較高的成本。而且,由于五福村產業單一,只有基本的傳統種養殖業,如何針對城市人對貨品的要求進行供給需進一步提升。“空店”出品的農產品質量仍不時受到購買貨物的消費者的質疑,對“空店”的收購方面,由于人手數量少,偶爾會出現疏漏導致收購的產品質量不佳現象。
6 促進“空店”發展的對策研究
6.1 確保農產品質量,加快品牌建設
保留貧困村農產品的原生態特性,嚴把質量關,因地制宜地推廣普及標準化生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促進貧困戶生產積極性,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及產量。當地政府及企業要加大對當地具有特色農產品的推廣力度,利用好信息時代媒體的傳播特性,加大宣傳力度,塑造出具有當地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品牌。
6.2 強化物流體系建設
通過“空店”推動農村雙向物流,及時將市場供需較大的農作物信息發布至“空店”微信平臺,為貧困戶拓寬信息渠道,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地政府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公路網等基礎交通設施,確保商品運輸過程暢通,并在電商物流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力度;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和貧困村實際,打造自建物流體系或尋找適宜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借助及時有效的物流方式將農產品傳遞給消費者,提高時效性。
6.3 建立健全服務用戶機制
健全產品溯源體系建設,加強對農產品質量把關,確保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企業要運用自身平臺優勢及資源,進一步拓展加盟店和吸收城市消費終端會員,建立“空中農貿市場”土貨倉儲中心,將農產品分配到各加盟店進行品牌化銷售。企業要進一步搭建全面化的“空店”信息化平臺,努力將商品溯源、物流跟蹤、用戶評價等內容整合發布,通過“空店”鏈接貧困戶與用戶,讓服務用戶機制更加健全。
參 考 文 獻
[1]王全春,周鋁,龍蔚,等.我國農村電商扶貧研究述評[J].研究分析,2017(3).
[2]張巖,王小志.農村貧困地區實施電商扶貧的模式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研究,2016(10).
[3]伍永志.天峨:用城里人的嘴扶農村的貧[J].農家之友,2016(9).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