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揆 賴慧
【摘 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我國經濟實力得到巨大提升,中小企業在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中小企業需要向環保型企業轉變。當前,中小企業的環保管理在監管機制、政策制定、環保意識、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需要對此進行科學改進。
【關鍵詞】環境保護;企業發展;企業文化;環保監管
【中圖分類號】X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275-02
1 我國中小企業環保管理的必要性
1.1 加強環保管理是國家政策的基本要求
企業發展要保持競爭力,必須審時度勢,了解國家政策方針,與國家形勢、國家政策深度接軌,嚴格遵循國家發展理念,遵守國家一系列法律規定。我國向來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1世紀初,胡錦濤同志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理論,對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提出了明確要求;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繼續堅持環境治理,貫徹科學發展觀,并在其基礎上做進一步提升,提出經濟發展“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口號。中小企業要獲得國家的大力扶持,需要認真貫徹國家的發展理念,符合國家發展要求,提升對環境的重視,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1.2 加強環保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根本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不斷進行,人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對生態環境的認知不斷加深,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在國家的倡導下,全國人民熱心投入到環境保護的進程中,從自身生活出發,盡最大力量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在消費過程中也逐漸注重綠色環保,提倡綠色消費。企業若要獲得平穩發展,穩定的客源必不可少,因此其發展理念需要充分與客戶需求保持一致,與客戶之間建立良好關系,在產品設計中充分體現綠色環保的理念。
1.3 加強環保管理是全人類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
由于人類在長期的生產中忽視與自然的協調統一,導致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如今人類活動已經超過了環境負載,環境問題日益顯現,開始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泥石流、臺風、沙塵暴等自然災害不斷發生,同時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脅。人類若要在地球上長久繁衍,為后代留下必不可缺的資源,必須盡早落實環境保護措施。企業發展必然會消耗資源,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將造成浪費,并產生大量污染物。因此,中小企業需要切實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滿足國家環保政策要求,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 我國中小企業環保管理現狀
2.1 監管機制難以落實
當前,我國多數地區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收效甚微,環境污染現象層出不窮,始終難以有效遏制,甚至有加重污染的趨勢。中小企業數量繁多,僅從表面看,企業需要承擔很大的責任。追根究底,原因在于當地政府監管機制不足。政府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均離不開政府部門。有些地方政府一方面為獲取經濟利益而在環境保護力度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為了自身政績而將當地環保實際情況加以隱瞞。為了政績,在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上,不少政府領導通常會選擇后者。政府作為環境保護中監督機制的主體,對其重視不足,必定導致環境保護工作難以取得顯著進展。
2.2 當前政策對環境保護的影響輕微
近年來,為了貫徹國家發展戰略,我國制定了諸多環保政策,在污水處理、垃圾回收、節水節能等方面均制定有相應政策,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政策氛圍。通過加大對污水、垃圾、廢物等處理,實現城市污水與垃圾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并對地方政府保障其產業化提出了嚴格要求。然而,政策的制定者終究是人,政策制定在各部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若出現跨部門情況,則出現只要有利于效益增長就采用的現象。由于國家制定的優惠政策需要有相應的資金匹配,而資金需要地方政府自身投入,所以使得優惠政策在實際執行中具有很大的波動性,有些地區由于財政收入不足,對企業的環保建設難以充分發揮成效,因此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慮其實際性。
2.3 多數中小企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保護若要切實深入實際并有序開展,需要樹立環保意識作為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環保意識,在實際開展環保工作過程中才能順利進行,進而有效推動中小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然而,在實際環境保護工作中,受自身規模、經濟利潤、發展環境等影響,多數企業在經濟效益增長與環境保護中會選擇經濟利益,以維持企業競爭力、保障企業發展。近年來,國家頻繁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然而多數中小企業未將環保意識融入生產經營活動中,生產所產生的廢棄物直接排入周邊環境,導致當地居民健康受到嚴重威脅。
2.4 中小企業優秀環保管理人才匱乏
企業發展受國家政策、社會形勢、管理層決策、自身規模等因素影響,而管理層在企業發展中起著把握航向的作用。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個人發展空間不足,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環保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在管理能力上大多不足,對自身企業的長遠發展缺乏詳盡的規劃,欠缺環保管理認知,難以挖掘綠色環保的重要價值,環境保護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培養高素質管理人才是改進當前環保管理現狀的重要舉措。
3 我國中小企業環保管理的改進措施
3.1 完善監管機制
中小企業的環保管理之所以難有成效,與政府監管部門有很大關系。如果政府監管不到位,則企業對環保工作重視不足;當政府加強監管力度,增加企業監管頻率,則企業暗中排放污染物的頻率將大大降低。政府部門對企業的監管難以全天候進行,因此可以借助企業周邊居民、社團等力量,讓群眾參與監管,對中小企業不按規定排放的污染物予以嚴肅處理,促進中小企業環保措施的執行。同時,可以利用當前先進技術,提升監管水平和力度,打造完善的監管機制,促進監管工作順利開展。
3.2 加強對環保工作的扶持
環境保護是一項惠及全人類的事業,中小企業應加強建設環境保護相關設施,同時政府應給予大力扶持。環境保護僅通過產業化難以將問題充分解決,需要借助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協同作用,全面提升企業環境保護效率。同時,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政府應對企業進行相應扶持,科學制定環境保護政策。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具有不均衡性,某些地區受政府財政限制,難以進行大量投入,在此情況下,可以借助民間資本,使各種優惠政策轉變為企業效益,從而保障企業環保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3.3 加大宣傳力度以提高環保意識
正確的理論能夠為實踐提供科學指導,要使我國中小企業環保工作在實際中充分發展,必須先從理論層面開展,只有環保理念深入每一個企業,企業員工才能在生產與經營中時刻兼顧環境保護。這離不開政府及中小企業自身實際運行過程的宣傳。政府可以成立專門的環保宣傳部門,并設立其工作范圍及管轄區域,政府人員要肩負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任,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強化對中小企業環保落實的監督。企業從促進自身發展出發,認識環境保護對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將環保理念充分融入日常活動。
3.4 推進環保管理人才建設,打造企業環保文化
首先,中小企業管理者的環保觀念相對淡薄,而管理者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因此管理層環保管理能力的提升是推動企業環保工作開展、促進企業發展的前提。其次,中小企業普通員工人數占比較高,要深入開展環保工作,企業員工的環保教育必不可少,比如有關環保的法律規定、先進技術等均需要員工充分學習,在此基礎上讓員工明晰環保與企業發展的關系,在企業內部推行環保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最后,將中小企業與當地高校人才培養相結合,促進“產、學、研”相結合,將環保理念貫穿于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中,以此有效增加高素質環保人才的渠道,促進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參 考 文 獻
[1]徐建英,李淑芳.樟樹市鹽化基地企業環保管理現狀調查及建議[J].廣東化工,2015,42(20):31,28.
[2]于良,孫健,孫嘉琦.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可持續發展關系研究——基于企業聲譽資本傳導機制的視角[J].現代管理科學,2016(7):15-17.
[3]魏江,許慶瑞.我國中小企業環保技術能力實證研究[J].中國環境科學,1996(1):11-15.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