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軍


摘要:茶葉作為一種原始的農業產品,逐步發展為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多種理療功效的高端飲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日照綠茶創業起步晚,發展時間短,綜合實力弱,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日照綠茶審時度勢,及時調整產業結構,順應時代潮流,做大做強電子商務,在與其他茶葉品牌激烈競爭中穩定了市場,取得了優異的效益。
關鍵詞:電子商務;提升;日照綠茶;競爭力
引言
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具有歷史悠久、深厚文化底蘊的茶產業。日照市地處山東省東南部,東臨黃海,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屬黃棕壤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擁有優越的沿海氣候條件和優良的環境,是世界茶學家公認的三大綠茶城市之一(另兩個分別為韓國寶城和日本靜岡)。受良好的地理環境影響,日照綠茶在品相上葉片厚、香氣高、耐沖泡,成型后的干茶為墨綠色;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栗香濃郁、回味甘醇,被稱為“中國綠茶新貴”并享有“江北第一茶”的美譽。
茶葉是日照當地農業發展的主要經濟作物,無論茶葉面積、產量還是加工技術、品牌影響力都得到了高速發展,當前日照茶園面積已經足夠多,但畝產效益整體偏低,茶園效益還遠遠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如何以品牌化為引領,推動地方茶經濟發展、茶業增效和茶農增收,提升日照綠茶品牌競爭力是日照綠茶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1、目前我國對茶葉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優良的政策環境
我國對于茶葉等特色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多項政策鼓勵發展茶葉行業。
2016年7月,中國茶葉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明確要求繼續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電子商務體系和有效的產業支持保護體系。
2016年11月,農業部發布《抓住機遇做強茶產業的意見》規劃建設一批標準化的茶葉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國際化的茶葉集團。
2017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做大做強茶葉等優勢特色產業,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托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2018年3月,國務院《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展“互聯網+農業”,要求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2、茶葉產量持續穩步增長,刺激電子商務迅猛發展
2017年,我國茶葉產量接近258萬噸,同比增長7%(見圖1).連續十三年保持增長,這得益于我國消費升級和互聯網的發展,我國茶葉消費的發展很好的消化了連續多年的茶葉增產。
從我國茶葉行業整體銷售收入和電商銷售收入的對比情況來看(見圖2),網絡交易額的占行業總體規模比重逐年增加,2016年,茶葉行業網絡零售額占行業銷售總額比重接近8.95%,2017年茶葉行業網絡零售額占行業銷售總額比重則高達10.23%。
2017年,我國茶葉電商銷售額已經突破了200億,而茶葉總產值則高達2143億。數據表明茶葉電商交易規模只占到整個茶葉總產值的10%左右。結合當下的互聯網趨勢,從總體上來看,茶葉產業電子商務前景非常廣闊。
3、日照綠茶發展電商需要解決的問題
3.1 產業市場混亂,品牌競爭無序
日照綠茶產業缺乏競爭優勢,目前還處于小規模、分散經營的種植階段,產品水平參差不齊;采用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市場管理,缺乏訂單標準,缺乏大規模的標準化交易市場;目標客戶群跨度過于分散,品牌定位優勢不明顯,缺乏帶動整個產業的領頭企業;市場繁瑣,雜亂無章,消費者對購買日照綠茶缺乏信賴和選擇信息,整個行業的無序競爭和低水平競爭嚴重。日照綠茶創業起步晚,發展時間短,綜合實力弱,面臨來自周邊同類綠茶品牌如“嶗山綠茶”等品牌的競爭壓力巨大。
3.2 銷售渠道狹窄,市場推廣不力
日照綠茶銷售渠道較單一,市場占有率不高。茶商分銷途徑主要是“批發+零售”模式,在批發+零售的單一模式上沒有很大進展,過分依賴批發商,自身處于被動的局面,從而導致回款困難,資金的流動緩慢,風險比較大,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在宣傳途徑上,目前有75%以上的茶葉企業廣告模式單一,像一些媒體廣告如電視、報刊等,由于費用大,大多茶生產商沒有資金支持,造成促銷宣傳途徑比較單一,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目前,日照綠茶的銷售范圍僅局限于山東省內,甚至很多小規模茶廠的產品還沒有走出日照。日照綠茶在北京、東北三省等北方個別省市雖有銷售,但銷售量都不大。
3.3 消費人群有限,營銷手段單一
茶葉的消費群體大多分布在三十五歲以上,而這批人卻不是網購的主力軍。相反,經常網購的年輕人卻對茶沒有什么概念,更是沒有喝茶的習慣,所以,這就造成了“網購的人不喝茶,喝茶的人不網購”的怪象,這也是茶葉電商難以有所起色的一個重要原因。
日照綠茶缺乏鑒定標準,品牌少,信譽度高的品牌更少,市場上充斥著質次價廉的假冒日照綠茶,這就造成消費者辨別困難,容易受騙。消費者往往去找熟悉的茶商或者通過茶商購買,也使得日照綠茶的購買方式變得單一。在一份調查中顯示,只有24%左右的消費者是直接購買綠茶。通過網絡營銷的方式原本更加方便快捷,且更為節約成本,但由于消費者缺乏對于日照綠茶的信任,只有較少的消費者愿意通過網絡購買。
日照綠茶傳統渠道模式的發展面臨著困境,線下實體茶葉店數量逐漸萎縮,傳統茶商商業模式需要改進和完善。
4、互聯網助力日照綠茶提升競爭力
日照綠茶傳統茶商經營規模普遍偏小且分散,實體店鋪銷售需要支付數額不一的店面租金,茶商在應對城市里日益上漲的門店租金感到力不從心。而網絡銷售憑借交易環節少、方便快捷多、不需要店面等優勢,為茶葉銷售開辟了一條“光明大道”。搭乘電子商務的快車,越來越多的茶葉企業加入到互聯網平臺,開始嘗試全新的電商銷售方式。
4.1 開發適應渠道產品,鞏固穩定客戶群體
只有扎實地從網店的產品研發、創意營銷、客戶服務、物流配送等方面做好細節,才能穩住固定的客戶群體,并帶動他們更多的親朋好友加入,最終實現滾雪球式的客戶增長模式。
4.2 產品定位切合實際,貼近大眾消費市場
茶葉產品定價依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且產品多選擇性價比高的。用戶提前支付在線平臺,然后轉到離線消費者體驗。商家實時跟蹤營銷成果,形成了閉環業務服務和經驗過程。用戶還可以查看在線商店中的產品,并直接到他們最近的離線體驗商店購買產品并享受在線和離線價格。此外,在全國設立線下體驗店,消費者還可擁有最快的物流配送。
4.3 營銷模式推陳出新,打造優質品牌平臺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日照綠茶產業應該更加緊密和互聯網結合。不斷尋求多樣的促銷手法,比如利用朋友圈中的“微營銷”,與其他傳統廣告方式相比,其經濟成本相對較小,只要認真管理,微博和微信對建設企業形象、品牌內涵的傳播意義重大。建立一個朋友營銷圈,使銷售方式和產品、服務、客戶管理和溝通成為有效的系統。創建一個有效的徼傳播復合體并找到客戶群中的潛在客戶。通過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本地政府認證,建立專業權威的日照綠茶電子商務平臺,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線上和線下服務。
5、結論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純粹的網絡和單純的實體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了實現茶葉銷量和營銷模式的創新,日照綠茶公司建立長期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為國飲宣傳茶葉,共同打造全國茶葉產業。通過匯集眾多制造商的優質產品,重塑茶產業供應鏈體系,構建交互式茶葉交易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降低供應商銷售成本和購買者采購成本,提升茶業產業競爭力,促進茶葉產業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l]潘日雷.資源依托型區域品牌建設的問題與對策—一以日照綠茶品牌為例[D]日照:曲阜師范大學,2015.
[2]胡四斌.區域茶產業的SWOT分析與營銷策略優化研究[J].福建茶葉,2018(5):46.
[3]金潔.湄潭縣茶葉產業發展對策探討[J],農技服務,2010(5):663-666.
[4]黃靜,周琳,包小村.湖南茶葉產業發展現狀與思考[J].湖南農業科學,2016(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