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倩
摘 要:面對高職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挑戰,公共英語教學壓力倍增。要提高公共英語教學質量,尋找教學改革的出路,必須以職業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文章從重新定位教學目標,完善英語教材,創新考核評價機制,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四方面闡述了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高職教育;公共英語;職業導向
一、重新定位教學目標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被單純當成一種語言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以應付考試為目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目標與高職教育的目標不一致。高職教育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因此,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要以職業為導向,重新定位教學目標。教學應與學生職業需求相結合,圍繞職業發展來開展,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讓英語技能成為學生職業技能的一部分,并且使學生在職業領域和職業生涯中終身受益。只有堅持以職業為導向,重新定位公共英語教學目標,才能以此保證公共英語教學始終為學生職業發展服務。
二、加強完善英語教材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并學會靈活應用在學校中獲得的知識來解決現實世界的真實問題,從而有效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個別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新生代英語》為例,此教材每冊包含八個不同主題的單元,每個單元分詞匯、視聽、閱讀、口語、寫作、語法、采訪故事七個板塊。雖然此教材與普通院校的英語教材在內容和難易程度上已有所區別,教材核心也是圍繞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拓展學生視野和思維,基于真實職場情境掌握一定交際功能的語言表達方式,學會職場中常見的應用文寫作等目標展開,但是高職院校所設專業涵蓋各行各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也有所不同。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英語教材在以職業為導向的基礎上,還應符合本校各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特點,與各專業學生實際需要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獲得將來職業生涯中解決現實問題所需的技能。簡言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應以職業為導向,貼近學生的專業,最大限度與工作崗位和行業特點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使語言學習成為職業技能的目的。
三、改革創新考核評價機制
高職教育是一種建立在職業需求之上的教育體系,強調教育的職業導向。前文中提到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應與學生職業特點相結合,圍繞職業發展而開展。那么,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考核評價機制也要相應進行一定的改革創新。目前,幾乎所有英語水平考核評價方式都是采用卷面考核方式。單一的卷面考核容易讓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甚至可能會讓學生為了得到滿意的“學習結果”而死記硬背。既然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以職業為導向,把英語作為一種職業技能與學生專業相結合,那么公共英語的考核評價機制也可以以職業為導向,除了采用卷面考核方式考查學生基本的語言功底,還可以在考核過程中創設情境,融入工作面試、業務洽談等多元素,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參與到考核中。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投入表演中,凸顯學生個性,還能為學生將來職場的語言技能奠定基礎。
四、不斷提高教師綜合能力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以職業為導向進行改革創新,無疑對英語教師的綜合能力是一種新的挑戰。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師基本都是學習英語或英語教學多年的專業人才,對其他專業領域了解略少。因此,在以職業為導向的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思潮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對本校學生的專業特色,職業發展,行業特點,工作崗位應有所了解。英語教師切實了解學生職業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生職業元素,不僅體現了教師豐富的知識儲備,展示了教師的個人魅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綜上所述,新時代,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面臨嚴峻的挑戰,以職業為導向進行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是必然趨勢。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應重新定位教學目標,完善教材,創新考核評價機制,提高教師綜合能力,還要始終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與專業結合,才能有效培養學生職業生涯中所需的語言技能,幫助學生解決工作崗位中的現實問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王一舒.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
[2]肖丹娜.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分析[J].學園,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