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萬江
摘 要: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與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將課堂和實際進行結合,讓課堂走向實踐,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文章主要就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對生物教學如何與實踐進行結合進行探討。
關鍵詞:實踐;課堂教學;生物學科
一、結合實際情況,列出提綱
生物教學在課堂上只能描述生物本身的生存環境,學生無法身臨其境。而現在要想實現這種情況,有了充足的環境。甘肅省蘭考縣(以下簡稱蘭考)現在正在脫貧奔小康,各種生物在蘭考的大地上都有了生存和繁衍環境。現在,蘭考基本上有來之全國各地的樹木、海洋、河流生物、各種花卉等。針對這些生態系統,教師可讓學生學習它們的生活生產習性,首先列出一系列讓學生學習的提綱,要有目的地讓學生接近自然;其次,針對每一個提綱都讓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做出自己的結論或者想法;再次,讓學生在實體生物生存的環境及通過專家或農民的實際生產中的生物生存環境同自己所做的結論或想法相結合,從中找出不同之處;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生物的生活習性及生活環境。
二、分項目、分組實踐學習,舉行討論會
隨著蘭考生態系統產業化、模塊化,蘭考劃分了很多農業生態區,每個區域的生態系統是不一樣的。有園林、果木、爪果、蔬菜、水產業、黃河谷道生態系統等。針對這些區域,讓每個學生都逐個實踐是不現實的,只能給他們劃分小組,讓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區域,把每個區域生物的生活習性按照所列的題綱做個詳細的說明。把這些內容先在小組內討論并總結出一套完整的、能夠讓學生直接理解的實踐報告。這些實踐報告先讓教師批改一下,教師對這些學生學習所得出的內容做出一份詳細的解釋,并結合每一個學生實際理解能力給出一份批注。
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都參加了具體的實踐和操作,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心里都形成了生物生存的環境及內部構造。讓每個小組都集中在一起,然后讓他們各自講出自己所學的和實踐的知識,同小組的其他人員可以補充。通過各小組的演講和交流,增加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習的信心,更能知道怎樣學習這門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生物這門課的積極性,也增加了自己的業余愛好。只要他們一有時間,都到田間地頭,向農民了解生物從開始到收獲得注意哪些問題,生物生活同氣候的變化有多大的聯系,無機生物的栽培得注意哪些,等等。
通過田地實踐的活動,在課堂上再講述課本內容時,學生思想上已經把微環境生活的細胞變成了大腦中的固定形態,一講便能理解和接受。
三、結合所學的知識,放眼未來,回歸田間
根據自己學到的書本知識,學生可以給農民出謀劃策,讓老百姓更新自己的理念,更新生態管理理念,讓學生為優化產業結構出一份力,去帶動當地農民發家致富。另外,這樣做能為學生將來自主創業創造良好的鍛煉環境,也發展了當地的經濟,同時也加強了農民對農業知識的了解,這對整個蘭考經濟的提升起了很大的變化,這樣更加快了蘭考奔小康的步伐。
四、結合自身,立足現實,確定目標
學生在自身的學習和鍛煉下,有了自己獨立學習的方法,并通過自己的嘗試得到了應有收獲,得到了上級部門及學校的好評。另外,對自己的學習也有了很大幫助,很多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環境,創造出了自己的生產生活環境,有些學生還得到了發明科技獎。同時,對自己參加自主招生考試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一位考上名校的學生講:“若沒有這樣的學習環境,就沒有我的創造發明,我也根本不可能上這樣的名校。”當時該學生學習成績在校排名一般,但這位學生對生物實踐活動特別有興趣,通過對生物的用心觀察,再加上當地老百姓的講解,他發明了一項專利。這項專利使當地農民更省時省力,所以在高考時高校給他降到本地一本線錄取。
教學不能只在學校進行,也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讓學生從課堂上走出來,接受社會這門大課堂。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能動、能寫、能干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馬曉梅,江兆洪.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7(32).
[2]龔彩霞.生物教學生活化——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生物有效性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