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婷
【摘 要】建筑產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企業和市場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人員的旺盛需求,企業需求的人才不僅需要掌握傳統建筑電氣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需要掌握建筑電氣專業的市場政策、前沿技術、相關工具設備的使用、維護和修理等技術。本文從企業實際和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基于四川建院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條件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 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01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屬土建大類[1]下屬的建筑設備類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建筑電氣系統設計、施工以及電氣類設備的安裝、調試、檢修、維護等方面的專業技能人才。近年來,隨著建筑產業的持續升溫,市場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激增;同時,隨著信息化技術與智能建筑的發展,企業更多的需要智能型復合人才,即懂原理、精實踐、知前沿、會管理型人才[2]。因此,為適應市場需求,高職院校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模式、課程設置、校企合作等方面等必須與時俱進,實時調整,培養出真正能為社會所用的專業技能人才。本文將以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對當前高職院校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狀態與發展規劃做詳細闡述。
一、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市場需求分析
建筑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就四川省而言,近兩年,建筑產業發展迅猛,且我省人口密度大,旅游產業帶動的流動人口較多,對建筑特別是住宅建筑的需求呈指數增長,目前住宅建筑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3]。四川建院作為四川省唯一建筑院校,多年來為社會輸出了大批的建筑類人才,深受社會認可,被評為“國家示范高職院校”。目前,我校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每屆招生人數大約為100人左右,每屆畢業生除去10%左右專升本的同學,就業率均在97.5%左右,且70%的簽約單位均為中建、中鐵等國企,絲毫不遜色本科院校就業環境。
另一方面,就當前市場需求而言,建筑電氣類人才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建筑電氣系統技術人員;2.建筑電氣系統管理人員;3.建筑電氣智能化系統研究型人才。其中,第一類人才的需求最大占比65%。高職院校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于第一類。
二、人才培養方案
(一)人才培養目標
為了更好的體現分層教學,目前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目標分為三個層次:1.基本素質目標:要求所培養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責任感、道德感、務實求新、開拓進取,有良好的職業道德。2.知識體系目標:學生必須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包括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3.核心職業能力目標:職業能力是學生走入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即要求畢業生必須具備建筑電氣系統設計、工程施工、系統設備安裝、調試等職業技能。
(二)就業崗位目標
結合市場需求和學生就業規劃,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將就業崗位目標分為兩個層次:1.基本崗位目標:施工員、設計員、材料員、監理員與造價員等崗位。2.職業拓展目標:為拓寬學生職場空間,學生培養期間配置機電實務、項目管理、工程經濟等課程。
(三)課程體系建設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課程設置劃分為四個模塊:1.通識模塊:主要提升學生基本知識累積層面,是全院所有工科學生都要完成的課程,如:高數、大學英語、道德修養等。2.專業模塊:引領學生進去建筑電氣專業領域,掌握電器領域基本專業基礎知識,為專業技能的學習做鋪墊,如:電路原理、建筑概論、電氣識圖、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等;3.專業綜合技能模塊: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開設課程如:建筑供配電與照明、建筑電氣施工技術、電氣控制技術、建筑電氣施工組織與管理、建筑電氣CAD等;4.專業拓展模塊:旨在學生專業技能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使之具有更強的社會競爭力,能更好的與企業需求相銜接,開設課程如:造假工程技術、機電實務、工程經濟等、BIM等課程。
三、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提出“要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習近平主席更是指出“學一技之長才能有更好保障”,因此,本院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一直秉承“能力本位、素質教育、工學結合、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時俱進。培養專業技能強、職業道德修養高、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符合當代國家發展戰略的專業技能人才。
本院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實行“政府、企業、行業、學校”,四方協同育人機制。政府主要從政策、資源等方面對專業發展提供引領、支持并對辦學質量進行監督。目前,本專業與企業尚處于中等合作層面,即與用人單位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其次,根據用人單位崗位需求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開設訂單班。最后,企業為本專業學生提供實踐基地與就業機會。此外,我校為市電工學會理事單位,為專業與行業交流、合作提供了較大的平臺。
四、實踐教學與管理
實踐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橋梁,實踐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學生的專業技能實操與就業技能,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更加側重實踐技能培養。目前,我院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實行校內實訓、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校內實訓基地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擁有11個校內實驗實訓室,占地3000m2,包括:電工實訓室、電氣綜合實訓室、建筑供配電與照明實訓室、樓宇智能實訓室等。從試驗驗證到技能操作訓練,全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各實訓項目均按照崗位特點和課程教學大綱設計,實訓內容豐富。
(二)校外實踐基地
受專業特點限制,校內實訓基地僅能滿足基礎技能的培訓,要較好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只有讓學生真正投入實際工程項目。因此,本專業設置了頂崗實習培育環節,即讓每個學生在定崗實習期間選擇一家企業實習,真正融入實際工作環境。多數學生的實習單位都為施工單位,實習場所為施工現場,危險系數大,因此,校外實踐教學和管理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為此,實行“三站式”實踐教學管理模式,即:第一站:針對校外實習相對集中的地區或者企業,設立駐地工作站,學校選派專任老師負責指導該片區學生的實踐學習;第二站:針對校外實習相對分散的地區,設立流動工作站,分派教師聯合巡回檢查指導;第三站:搭建網絡管理平臺,實行遠程技術指導,學生定期網上提交實習日志與總結,指導教師按時批閱檢查指導。
五、教學質量管理體系
我院一直以“質量興校”為理念,始終堅持PDCA全面質量管理機制。本院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包括質量保障和質量監控兩部分。首先,科學的培養目標,合理的課程體系、優秀的師資隊伍以及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落實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其次,我院實行督導檢查、教師互聽課、學生評教、教師評學、考試考核五位一體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同時,教學質量監督體系也是持續改進的,定期收集用人單位、社會、學生、家長等各方的反饋意見,不斷優化相關條例和管理方法,始終保持該體系的先進性,實用性。
六、專業建設提升
專業建設需要不斷優化、不斷提升,加強與企業需求的銜接,同時也滿足市場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本專業團隊一直致力于專業建設的探索、完善提升,成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探索了“分類培養、分層教學”機制:本專業錄取批次為專科一批次,錄取分數相對本科院校低,但不代表學生知識接受能力欠缺,而是學生大多存在較大的偏科現象。大多數同學偏科現象出現在英語、數學。因此,針對該特點,對本專業實行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分層教學機制,滿足不同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需求。此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職業規劃與興趣,如有的想從事施工,有的想從事設計等等。對此,本專業在基本課程體系之外還開設較多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職業規劃與興趣需求。2.學術講座制度:為拓寬學生視野,加強專業認識、了解專業技術前沿,我院規定每學期每個院系至少舉辦兩場專家講座,均邀請資深技術專家或教授出席。3.教師培訓制度: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能力需要不斷提高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我院每年公派一定數量老師深入企業頂崗實習,增強實踐經驗,同時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和專業先進技術,為在校教育注入新鮮活力,以保持教育體系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其次,始終貫徹教師培訓制度,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田興旺,殷國監,張殿光,高興,張琨,李叢.土建類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4):29-33.
[2]王浩軍,顏翠翠,吳敏.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人才需求分析和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8):84+86.
[3].數字建筑引領建筑產業變革與發展[J].中國勘察設計,2018(08):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