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群
【摘 要】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物理教學中,由于在傳統教學中講解圖形、圖像及其變化時,通過言語和板書難以透徹地剖析和講清某些物理變化過程和微觀機制。因此要真正突破理論教學的這一難點,就必須使無法演示的實驗可視化,動態化,不可見的微觀世界宏觀化,抽象理論具體化,感性化。
【關鍵詞】高中物理 多媒體教學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36
多媒體教學作為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整合的一種橋梁,它的教學效果和作用越發顯得明顯和不可替代。高中物理多媒體教學是根據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而專門為高中階段學生的物理學習而設計的。它有以下特點和優點:
一、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提倡主體性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國際上教育改革的趨勢。主體性教育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活動的過程。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這種方式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
多媒體課件可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即時反饋。在這種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也可以選擇不同教學模式來學習,這種交互方式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轉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二、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物理過程,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多媒體課件,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生動的實驗課件的制作,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生動的實際情景,可以把復雜的物理過程纖毫無漏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聯想和想象去理解動態的物理過程,形象地建立起相應的過程圖景,這樣一方面能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經驗去內化當前所學的知識,從而實現對知識意義上建構;另一方面又能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產生靈感和頓悟。例如,有關超重和失重的講解,有的學生不理解超重和失重現象,我們就可以剪裁一些有關與物體隨電梯做向上加速、向下減速或向下加速、向上減速時物體的質量的變化,然后再做受力分析,這樣就更容易讓學生掌握。在上這節課時,我給學生放了有關宇航員在太空活動情況的動畫場景,這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上課也認真多了,我想他們對這節課掌握得一定很好,經過測試果如所料。這樣我們把書上靜止的插圖變成了生動的動畫,有助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立體的情境。
三、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和能力的形成
實驗證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這就是說,如果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通過這樣多種感官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老師講課強得多。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讓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的效果。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課堂信息量加大,學生易于接受,在愉快的氣氛、交互討論中掌握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效果相當明顯。
四、應用課件創設物理情景,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
例如:回旋加速器是實驗室中大量產生高能粒子的實驗設備,高中物理課本是以文字和插圖形式描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因為是靜態的,比較抽象、枯燥,不易被學生接受。利用幾何畫板或flash制作成課件,創設情景,在這個情景中學生可以觀察到周期性變化的電場變化情況與粒子運動之間的時間對應關系,教師只提出為什么要有這種對應關系,就丟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建立起粒子旋轉與義變電場“同步”的概念。
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物理過程,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課件的制作,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生動的實際情景,可以把復雜的物理過程(多種因素均在變化)暴露無遺,讓學生通過觀察、聯想和想象去理解動態的物理過程,形象地建立起相應的過程圖景,這樣一方面能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所學的知識,從而實現對知識意義上建構;另一方面又能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產生靈感和頓悟。
五、處理好現代與傳統的關系
多媒體教學手段雖然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與優越性,但是它并不能代替一切教學手段,它只是眾多教學手段中的一種,而非唯一。物理是一門以實驗與觀察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永遠占有重要的位置。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在任何時候都不可偏廢,都是學生學習物理、探索未知的重要手段與研究方法。雖然多媒體可以將實驗全過程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提高了實驗的清晰度與可見度,但是畢竟是一種理想化模式,與教師的演示實驗與學生親自實驗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在教學中并不能以多媒體模擬實驗來代替全部的實驗,而是要為學生的親自動手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積極設計實驗方案,讓學生獲得第一手資料,在實驗中提升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實驗要求來合理地選擇是多媒體模擬還是親自操作,以發揮實驗的最大功用。
總之,多媒體技術作為一門工具,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符合物理學科的規律和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原則,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輔以聲、像、圖、文,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實現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討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更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良奇.高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及對策[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