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奎林
【摘? ? 要】信息時代,各種新的信息技術與媒體越來越多地走進課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探究、應用數學的意識,從而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34
信息技術具有圖、文、聲并茂,集編輯、查詢、檢索功能于一體,甚至有活動影像的特點,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越來越多地進入了課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數學課程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正需要信息技術手段呈現,所以,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將產生深遠影響。
一、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參與意識
學習數學知識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對過程的吸收程度。這樣的過程才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用信息技術把數學的相關知識體現在多媒體上,讓學生更清楚地理解知識的形成緣由和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規律,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簡單化、明白化。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課堂效率大大的提高。例如,教師在講授《長方形的知識》這一課時,利用多媒體,提前做一些課件,做成動畫的形式,把點、邊、面等看得清楚明白,快速吸收與長方形有關的概念。學生在簡單明白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借著多媒體更深入的學習知識,加深自己的學習范圍。學生在教師還沒有認真講解的時候,就已經通過多媒體對所學的知識有了了解,然后再跟教師一起討論學習,這樣知識更加深了一層,教師教學也輕松一些,學生學習也輕松一些,氛圍愉快一些。學生通過多媒體自己提前學習教師要講的知識,然后上課時在教師那里證明是正確的,學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滿足,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提升,對學習數學就更有了動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原則
目的性原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為有效的完成教學目的,也就是要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數學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對于數學與數學學習的良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傳統的、沒有信息技術涉及的數學教學也可以使得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當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融合后卻可以使學生在數學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全員全程性原則:全員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必須要參與到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活動中,絕不可出現一部分學生參與而另一部分學生游離于活動之外的現象。全程則是指信息技術以最適宜的方式出現在教學過程最需要的地方,從教師的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再到學生的課外學習。全程性保證了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好的效益,而全員性則保證了每個學生能夠在數學活動的參與中達到發展。
簡單性原則:簡單性原則是指在保證取得最大教學效果的前提下,盡量使用簡單的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的信息技術可以包括兩類:一類是一般的信息技術,另一類是數學教育信息技術,這又包括計算器、數學教育軟件(如幾何畫板等)以及與數學教學相關的網絡資源。教師在選擇信息技術時應考慮到簡單性原則,優先選擇比較簡單的技術形式,如通過運算歸納規律,可能就不需要用計算機而只需要用計算器就可以了。簡單性原則將使數學教學在最簡單的技術條件下進行,從而使得數學教學以最方便最簡潔的方式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和諧性原則:和諧性原則是指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甚至數學課程已經融為一體,什么時候使用技術是確定的而不是可有可無的,是不可替代的,缺少它就不能保證教學取得最好的效果。和諧性原則還意味著技術是教學中的必要成分,而不只是教學的工具。甚至可以這樣來理解,即在數學教學中什么地方是數學什么地方是技術已經沒有明確的區分,技術融在數學中,數學表現在技術里。什么時候使用技術,是一種自然的行為,而不是將技術生硬地加入到教學之中。
三、對知識產生的過程進行展示,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參與意識
數學知識的學習一定要展示形成的過程才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信息技術對知識形成過程進行演示,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的一般規律,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的知識》這一節課程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課件閃動長方體的各個面、頂點和棱,讓學生明確長方體各個部分的名稱。在這個基礎之上,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就能夠掌握一些長方體的初步知識,如長方體有幾個面、幾個棱幾個頂點等等;然后老師再通過多媒體技術和學生一起來驗證結果,學生對于這些知識的印象也就會更加的深刻。學生們發現自己的總結被驗證也會特別激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信息技術強大的功能夠將數學知識進行動態的演示,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識更加的具體化,這種清晰形象的展示過程對于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來講難度很大,但多媒體課件卻可以輕松地實現。
四、變化練習模式
課后練習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很重要的一個辦法,對鞏固課上數學知識很有幫助、很重要。教師通過多媒體可以編排一些有代表性的數學練習題,讓學生慢慢地養成被動做題變成主動做題的習慣。教師準備的一些題目可以多方面、全方位地針對各種數學知識的重難點。教師用多媒體讓學生進行習題練習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省去用黑板板書省下許多的時間用來練習題目,這樣學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時間來接觸不同類別的題目,對題目的種類接觸得越多,知識掌握得就越全面,有價值的題目就會越多,對學習數學就會更輕松,教學效果就會提升得越快。教師在用多媒體讓學生解答數學題目的過程中,也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環節,讓課堂不至于太單調。例如,教師在學生回答正確題目之后就配上掌聲或“你真厲害”等音效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成功感,及時回答錯誤也配上“再接再厲”“你會更好”等鼓勵學生的音效,而不是批評學生,這樣營造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放松。
總的來講,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它為小學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信息技術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使得數學的學習更加貼近生活,能夠從課堂導入、課堂練習等多個方面進行輔助教學,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開展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