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丹
【摘? ? 要】《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活動不應僅限于課堂,而應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英語課外作業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課外作業是英語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布置得好,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并開發學生思維,延伸課堂內容。
【關鍵詞】小學英語? 小學生? 英語作業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94
目前小學英語作業普遍是朗讀、抄寫等傳統形式,屬于機械性訓練,這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傳統的作業形式枯燥、單一,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還會嚴重抑制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不利于課程改革目標的最終實現。因此,小學英語作業的改革勢在必行,英語教師們應積極探索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新形式,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創新空間,使學生真正將英語發展為一種樂趣,最終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一、書面作業
書面作業是目前我國小學英語教師普遍采用的一種作業形式,而書面作業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抄寫。
首先,為了讓學生們掌握住所學單詞的拼寫和意思,很多教師布置作業時,要求學生課下抄寫單詞及意思10遍,甚至20遍,但是大部分小學生都意識不到抄寫的目的,單純地認為完成作業就是抄寫完老師要求的遍數,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又達不到布置作業的目的。因此,作者建議布置聽寫而非抄寫作業。聽寫的目的比較明確,即:掌握單詞的拼寫和意思。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少寫幾遍,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則多寫幾遍,不論寫了多少遍,也不論使用了何種方法,最終目標是一致的。例如,課堂上講授了10個生詞,布置的作業就可以是課后熟記這10個單詞的拼寫和意義,下次利用5分鐘的時間進行聽寫,老師讀出英語單詞,讓學生拼寫出來,并寫出中文意思,最后上交給老師,老師批改聽寫作業,并記錄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
其次,為了讓學生牢記學過的句型,老師們常用的作業形式是抄寫課本上學過的句子。抄寫句子的確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方法過于機械,很多學生根本不了解這種作業的意圖,一味依葫蘆畫瓢,對句子的意義和使用一知半解,更難以真正懂得如何使用這些句型。俗話說:“學起于思。”只有引發學生思考的作業,才能讓學生真正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因此,作者建議老師們根據教材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利用學過的詞匯和句型自己設置情景造句。當學生不是抄寫,而是自己嘗試造句的時候,他們的大腦不會是麻木僵化的,而是興奮活躍的,邊想象自己生活的場景,邊用英語表達和描述,這樣的作業使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其實際效果遠遠勝于傳統的抄寫模式。另外,老師可以輔助學生完成造句作業,比如學生遇到不知道的單詞可以空出來,老師批改作業時幫學生填進去,或者專門開辟一個時間段來解答疑問,這是讓學生靈活運用句型的好辦法,同時也是增加學生詞匯量的一個有效途徑。
二、實踐作業
單純的書面作業不能滿足新課標對小學英語“趣味性”的要求,而且不利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踐,難以使學生將語言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因此,實踐性作業不可或缺。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唱歌、說話、講故事、做游戲等,教師不妨根據他們的天性特點,設計一些新穎的實踐作業,比如讓學生唱一唱、說一說、演一演,讓他們用輕松、愉快的心情完成作業,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語言是用于表達和溝通的,而且利于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經過多年的英語教學嘗試,作者總結出以下幾種比較有效的實踐作業形式:
(一)唱歌
不論什么年齡段的人,對唱歌都喜愛有加,小學生尤其如此。老師可以利用英語兒歌來增加學生的英語詞匯量以及對英語的語感,比如在課堂上教一首《Little Stars》這種韻律輕快、朗朗上口的歌曲,大部分學生對其中文形式《小星星》耳熟能詳,所以會很容易接受,留作業時就可以讓學生回家好好練習這首歌,下次課時叫學生獨唱或者合唱。這樣的實踐作業形式不僅大受學生歡迎,而且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擴大詞匯量、熟悉句型、糾正發音。
(二)畫畫
小學生一般都喜歡畫畫,畫花草樹木、房屋、山河、人物、漫畫等等,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符合小學英語教學要求的實踐作業。比如,為了讓學生掌握“home,table,bed,chair,bedroom”等詞匯,留作業時就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的家,包括客廳、臥室、廚房等,下次課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要求學生利用學過的英語單詞和句型做個簡短的介紹。當然,學生碰到困難的時候,老師可以輔助學生完成,這個過程可以大大加深學生對生詞和句型的印象。
(三)講故事
故事對小學生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如果能將故事和英語教學聯系起來,其效果一定不同凡響。已經有不少老師將英文小故事滲透到了課堂的實際教學中,但如何和作業布置掛鉤呢?傳統的背誦故事的方法收效甚微,作者認為,老師應該發揮學生自己的想象力,允許他們編造屬于自己的小故事。比如,作者曾經利用四幅漫畫布置作業:第一幅是一個小男孩在賴床,鬧鐘一直在響的圖片,第二幅是小男孩發現已經7點了,趕緊起床刷牙的圖片,第三幅是小男孩吃面包喝牛奶的圖片,第四幅是他背著書包去上學,碰上老師向老師問好的圖片。作業是利用學過的英語詞匯和句型編故事,下次找學生講出自己寫的故事,最后提供出范文。
(四)表演
小孩子喜歡玩“扮家家”,其實這就是一種表演形式,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和自己的教學聯系起來。表演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再現,它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語言不是課本上死板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使用和交流。表演一般分兩個以上的角色,要求角色之間相互合作,因此這項作業任務能夠提供學生間互動合作的機會,利于加深同學間的友誼。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需要,留作業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英語單詞和句型,把一段對話或者一個小故事表演出來。這項作業比較有難度,一開始需要老師的示范和指導,老師可以在高年級進行嘗試。
總之,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英語作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布置作業時老師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知識水平,設計出讓學生喜聞樂見的作業形式,使學生不但可以樂在其中,而且可以有效地習得應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