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國澎
【摘? ? 要】每每談及學習大家便會想到“刻苦”二字,這其實是有問題的。就初中歷史而言,若教師只是直接向學生強調要刻苦學習,那么學生必定會對歷史學科失去興趣,繼而教學將會陷入僵局。因此,當前初中歷史教師需把握的問題關鍵是“如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 歷史教學? 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97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一句關于學習的至理名言,也是廣大師生所奉行的學習真理。因此,教師需想辦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重點培養,令學生能夠表現得更為主動,從而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去刻苦學習,進而整個教學才會推進得更為順利。接下來,我們就對“如何增強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進行簡單議論,以求讓學生能夠更為勤奮刻苦地去進行學習。
一、以新穎的課程導入來吸引學生
眾所周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即教師能否采用新穎的方式來進行課程導入是極為關鍵的,這決定著課程的成功與否。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在眾多的導入方法中選擇“問題導入”和“情景導入”,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問題導入的時候,需對問題的設置予以特別注意,并不是簡單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即可,而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再提出能夠引起學生深思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在開始上課時先問學生是否喜歡下象棋,再問學生是否知道“楚河漢界”的典故,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在一瞬間轉移到教材上去,同時問題將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引。又如,教師在講解到“秦朝滅亡”相關內容的時候,可以將語文中的“鴻門宴”一課融合進來,借助學生對“鴻門宴”一文的理解來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對鴻門宴的故事背景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同時,教師可以將“荊軻刺秦”的故事穿插進去,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秦朝的歷史背景進行了解。這樣,隨著問題導入的進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問題的引導下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調動,學生帶著問題更為自主地去對真相進行探索,從而整個教學的趣味性便得到了有效的增強。
而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情景導入的時候,則可以將多媒體設備予以更為充分的利用,讓學生能夠通過歷史題材的視頻片段來更為直觀的“看到”一段歷史。例如,教師在講到“漢朝大統一”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截取《大漢天子》這部電視劇中的片段來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結合教材來對電視劇中塑造的人物進行分析,令學生能夠結合相關歷史知識去思考電視劇中人物和真實的歷史任務有何不同,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更好地去進行學習。又如,教師在講到“兩漢經濟發展”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將漢和羅馬的相關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引導學生對比羅馬歷史來思考漢朝歷史,讓學生能夠看到“兩漢兩羅馬”的異同之處,令學生能清楚地看到“羅馬由分裂走向滅亡”而“中華在短暫的分裂過后重歸統一”,使學生能夠對兩漢經濟發展有更好的理解。這樣,隨著情景導入的持續,學生的好奇心將會得到有效激發,從而整個教學的趣味性才能得到更為有效的增強,進而初中歷史教學將會進行得更為自然。
二、多樣與靈活的教學方法運用
對于初中歷史教師來講,如何運用好課堂教學的幾十分鐘是極為關鍵的,這樣才能讓學生以最高效率來進行學習,故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這個網絡時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成為了一種常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使教學的內容變得更為豐富,使得各種教學方法得以更為靈活的運用,將教學中的一些難題予以輕松化解,把學生引入到趣味性極強的教學情境中去更好地進行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到“新疆”相關歷史的時候,課堂開始就可以直接使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一段歷史紀錄片,讓學生能夠直接了解新疆這一地區所具有的復雜歷史背景,然后再引導學生去進行分組討論,令學生能夠順著歷史紀錄片的引導來對相關的歷史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住這一節課的重點、要點和難點。又如,教師在講到“思想文化”相關內容的時候,可以直接向學生羅列出各朝代的文化特點,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向學生展示各朝代最具文化特色的器物,使原本抽象的歷史知識能夠在實物的輔助下得以具體體現,為原本死氣沉沉的歷史課堂注入一股活力。隨著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初中歷史教學一改往日枯燥、乏味、缺乏活力的刻板印象,趣味性得到了極為有效的增強,從而學生將會從“被動低效”的學習狀態中脫離出來,進而轉入到“主動高效”的學習狀態中去。
三、趣味性記憶應隨教學的進行而增強
初中歷史教學中少不了背誦記憶,教學的具體實施會對學生的記憶提出一定的要求,而學生的記憶是歷史學習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但這并不表明必須要讓學生去進行死記硬背,教師可以采用聯想記憶法、歌謠口訣記憶法、諧音字頭記憶法等多種趣味性極強的記憶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在歷史教學中有更好的表現。也就是說,教師要在教學中創造和推廣富有趣味性的記憶方法,一邊減輕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課業負擔,一邊強化激發學生對記憶規律的創造性掌握,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枯燥”、“乏味”、“缺乏活力”的歷史知識。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記憶“戰國七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將“齊楚秦燕趙魏韓”與其地理位置對應起來,令學生能夠去進行聯想記憶,促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更好的學習。又如,教師在讓學生記憶“中華文明起源”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在課本的基礎上引入一些歌謠,令學生通過郎朗上口的閱讀來將記憶予以有效強化,促使學生能夠學習得更為輕松。隨著諸如此類記憶方法的合理運用,教師的創造力在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學生將在極富趣味性的記憶方法中更好地去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從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以持續激發,進而初中歷史教學才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總而言之,趣味性是學生興趣能否得以有效激發的關鍵,而學生興趣能否得以有效激發是初中歷史教學能否得以更好發展的前提,故初中歷史教師不可以忽視趣味性在歷史教學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無論是課堂導入、課堂教學方法還是記憶方法,其中最為關鍵的都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其對教師教學引導的進行和學生學習的繼續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這是初中歷史教學趣味性得以持續有效增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