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珍
【摘? ? 要】“教”和“玩”相結合的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大腦皮層神經的興奮性,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內把所要掌握的知識消化和吸收,提高學生對運動技能、知覺、表象、記憶和抽象思維等整合的能力。作為一名體育老師應把這一教學理念融會到教學當中,把“教”與“玩”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 以玩促學? 培養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164
新課改中要求體育課強調興趣、技能的培養,指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愛好,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增強體質,才能到達快樂體育,終生體育的要求。通過以“玩”作為輔助手段、以“玩”促學,以“玩”助練,使學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體現。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而達到累而想練,疲而不厭,愛好體育活動鍛煉的興趣。
一、為什么要“教”與“玩”相結合
愛玩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小學時期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情趣特點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于玩,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游戲中體現體育教學內容,達到體育教學目的。
而體育游戲作為一種體育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生動而活潑,還能鍛煉身體,培養學生堅毅品質和團結合作精神,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我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運用競賽和游戲的方法,適當地編排一些競賽性游戲去練習,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趣味性,又能創造熱烈的體育氛圍。如在教學中,學習投擲時,用射紙飛機,比比誰的飛機飛得高、飛的遠,學生興趣更加濃;學習小籃球時,用運球接力,看看哪組運得又快又穩、完成最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通過以“玩”作為輔助手段、以“玩”促學,以“玩”助練、樂中思,使學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體現。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使學生增添了其樂無窮的新鮮感,從而達到累而想練,疲而不厭,愛好體育活動鍛煉的興趣。
二、小學生的發育特點決定“教”和“玩”相結合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其骨骼硬度小,韌性大,易彎曲變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負氧能力差,易疲勞。這些都表明少年學生的運動負荷不能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非但起不到通過上體育課來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會給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把“教”與“玩”有機結合,使少年學生在上體育課過程中有張有弛,無疑是必要的。
由于兒童的運動系統功能趕不上青年期(中學生階段)和成年期(大學生階段),其骨骼硬度小,容易彎曲變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容易產生疲勞。這些都充分說明小學生的運動量不宜過大,參與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否則,不但達不到,通過體育運動來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會給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與“玩”有機的結合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小學生的注意力決定“教”和“玩”相結合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的情況,這就說明體育教學只強調“教”是不夠的,還必須同“玩”結合起來,通過做游戲等趣味活動來啟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潛移默化。在體育教學中就單純的教技術動作很難吸引學生注意和興趣,練習速度可以采用游戲或比賽。如:在教學50米跑時,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以接力賽跑的形式進行比賽,得第一的小組獎勵他們一面競賽小紅旗。這樣學生就對跑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很多不擅長跑步的學生也都鼓足了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小組爭光。這樣的鍛煉會使孩子感到滿身喜悅,可以很快喚起學生熱情,使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技能。
兒童基本都以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為主,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獲得體育知識。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不同年齡段特點加入相應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那么,體育老師就應懂得兒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進行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才能防止體育教學的“成人化”。
四、利用學生好奇、好玩心理,指導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感到驚奇、贊嘆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發生作用,喚醒大腦,迫使它加強作用?!币虼耍闷婺苷T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形成活躍的學習氣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師要善于運用身邊有趣的事例、故事,以靈活、生動的多種教學形式,給學生創設寬松、鮮奇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保持高昂的情緒、歡暢的心情,從而認真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概念。好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要這一特點多創設機會,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樂在其中。
例如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單腿站立、單腿跳躍、單腿跳接力等比賽,把“教”與“玩”結合起來,也可以在課間穿插一些趣味性更強的游戲,以活躍體育課堂氣氛。如,在教授體操時,可在課間放一段歡快的樂曲,讓學生們嘗試按音樂節拍以舞蹈形式做體操;在隊列練習時采用叫號的方式把四列橫隊變成八列橫隊,也可穿插其他一些花樣等隊行隊列變換訓練。這些方法都能使一些枯燥、緊張的體育課變得生動、輕松。
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育人,即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人才,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中應體現出能夠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個性、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思想品德,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教師的精心教導和學生的自我鍛煉,“教”,可以使學生明確體育課的目的、原則、方法。“玩”,則可以促進學生消化理解教學內容,增強實踐能力,同時,通過有目的的“玩”,還可以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其個性,增強其創造能力。
當代體育作為考核學生綜合能力的指標之一,教師務必從學生小學時期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體育思維,“學”、“玩”結合的教學方式摒棄了傳統體育教學中的呆板、無趣,能很大程度上激活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毛振明.《試論體育教學推進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學校體育2005.4.
[2]鄭建悌.快樂體育思想在學校中的運用[D]《體育科學》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