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萍
【摘 要】不斷深入推進的課程改革,促使教學有效性成為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學有效性既是課程改革關注的重點內容,也是小學課堂教學的必然選擇。因此,教師必須對有效性的內涵予以掌握,深入鉆研教材內容;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注重課堂有效評價,關注全體學生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32
一、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陳舊的教學方式
我國小學語文課堂長期以來都處于平靜的教學環境,教師在講臺上教,學生在下面不停的記知識點,很少在課堂上交流探討,教師也缺乏創新觀念,很少實行創設情景教學,因此,語文課堂環境缺少活力。雖然,有時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但當學生答錯問題時,教師就會進行批評,不顧學生的尊嚴,這樣缺乏活力的課堂,學生自然而然不會喜歡。
(二)忽略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在現階段的小學課堂上,老師往往忽略了和學生的互動,把課堂當成自己的主陣地,在授課時沒有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使得學生在學習上形成被動,在教學方式上沒有進行創新和改變。
(三)學生缺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致使語文內容顯得也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并產生厭學的態度。再加上語文課堂氛圍平靜,教師在講課時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教師的語文教學水平下降。
二、提高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深入鉆研教材內容
教師只有深入鉆研和理解教材內容,才能制訂出具體的教學目標,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順利突破教學重難點。比如,語文學科作為一門語言文字學科,其教學離不開文字、語言和閱讀這幾個方面,因此閱讀課本是教師鉆研教材的首要任務。教師應借助閱讀,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從局部上把握教學重難點,再組織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借助語言對其進行表達。同時,讓學生識字是小學語言中另一個較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對教材進行鉆研時,還應重視對生詞、生字的教學。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文中的生詞和生字標注出來,并借助字典工具掌握字詞的意思,結合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這些字詞。
例如,在進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一課教學前,教師首先將文章閱讀三遍。第一遍明確文章主旨;第二遍結合文章情感,將文章中需要停頓的地方用斜線表示出來;第三遍結合文章生字表,對生字進行拼音標記和遣詞造句,并將其寫進教案。其次,教師應將文中學生從來沒有學過的字標注出來,要求學生掌握生字的讀法,為學生掃除學習障礙。最后,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文章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具體的問題列出。
(二)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
要想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是極為重要的前提。有效的教學目標是進行有效語文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要想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性,就必須確保其設計的明確和準確。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且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同時,應確保目標制訂的層次性。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認知結構等差異,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以小學語文為例,在設計《剪枝的學問》教學目標時,教師應注意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第一,借助學習,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其講述課文中剪枝的學問。第二,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借助其他學習工具了解到更多的剪枝方法和目的,了解“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第三,借助各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使學生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對課文進行朗讀。清晰準確的教學目標對不同學生的要求不同,同時立足于學生已有基礎,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目標更人性化。
(三)注重課堂有效評價,關注全體學生發展
現階段,對小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指導和評價,大部分小學教師并未引起重視,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小學生不能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所以,在新形勢下,小學教師應對課堂的有效評價予以重視,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減少小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
(四)創設適宜、合理的教學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應多注重創設恰當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具體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深度思考。
比如教學《橋》時,學生對“橋”的比喻義是較難理解的,如果通過情境中的具體的實物“橋”兩端所接的對象,類比到老漢是黨與群眾、生與死、家族血脈、公與私的中介,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進而,類比其他只要在中間起連接作用的對象,都可以理解為“橋”或稱為“橋”,這樣教學更具體化、形象化,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結語
不斷深入的新課改要求廣大教師重視教學的有效性,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教學活動的設計適合每一位學生。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定期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并找出規律,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教師在反思中學習,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創新了教學方式,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實現課堂高效性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滕美娟.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7(2):288.
[2]李劍鋒.探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6(6):16.
[3]朱月梅.探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