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頂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以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去激發學生的潛能,點燃學生的智慧火把。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這值得我們思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生 智能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58
數學智能是指有效地計算、測量、推理、歸納、分類,并進行復雜數學運算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對邏輯方式和關系、陳述和主張、功能及其他相關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這就決定了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尤其是初中數學的教學,要做到傳授知識和發展智能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得益彰。
一、運用“問—思—議”教學模式
“問—思—議”教學方法,是在數學課堂上,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問題引領、思考跟進、討論回答的方式來引入新內容、探索新知識、歸納知識點的過程。
“問”——開啟數學智能之門的“牽引力”。老師在課堂上通過提問,來設疑、激趣、引思。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同樣也是引導學生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的“引路標”“牽引力”。
“思”——開啟數學智能之門的“原動力”。在“問—思—議”教學方法中,老師用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整個教學過程是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新情境遷移,最終做出數學推斷、解決數學問題獲取新知識的思考過程,是對數學內容的深度思考。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發揮學生的思考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啟發思維,有效挖掘了學生大腦的“原動力”。
“議”——開啟數學智能之門的“助推力”。在新授課之前,學生結合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進行同桌間、小組間的交流、議論,可以加強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信息傳遞;通過“議一議,辨一辨”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數學內容和思維方式的交流,增強自信和合作意識,還能夠讓學生看到自己思維中的片面性和遺漏點,不斷進行糾錯改正改。
二、數學教學中采用“問—思—議”教學方式的幾點要求
(一)備課要充分,教師在備課中要做到“五備”
第一要備起點。所謂起點,就是新知識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生長點。起點要合適,采有利于促進知識遷移,學生才能學,才肯學。起點過低,學生沒興趣,不愿學;起點過高,學生又聽不懂,不能學。
第二要備重點。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
第三要備難點。即數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有時是一致的。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第四要備提問點。課堂提問要富有啟發性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能夠深入鉆研思考問題并抓住題目的本質和核心,從而掌握解題的規律。課堂提問要注意層次性和實效性;設置的問題要清楚、明白、有具體內容,不要設計你會嗎、你怎么看等含糊不清的問題;課堂提問要力求全面性、深刻。
第五要備環節點。一堂高質量初中數學課,在突破重點、難點的基本要求下,必須做到秩序穩定、和諧有序、層層遞進。這就需要任課教師把課堂安排的井井有條、活而不亂。在備課時,對什么時候引導、提問、啟發,什么時候組織動手或討論,什么時候進行回答和點評必須做出精心安排,不能隨意放任。
(二)發問要有效
發問須有一定的目的,才可產生效果。不過,教師為著順應一種情境,利用時機,發出一個問題,引起學生思考,當亦可行。在設計問題時,要使問題既新穎又能引人深入。一是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難易應適度,以多數學生經過思考能正確答出為宜;若題目難度過大,可安排學生討論后回答,也可以分解為階梯式的問題,逐一提問。二是題意必須明確,問句不能有歧義,問域不能過大,不能因選詞造句不當引起學生疑惑、誤解和猜測。三是充分估計學生的答案。尤其是錯誤答案,并且準備好相應的對策。四是恰當地選擇提問對象。教師提問時一般應面向全班,問后察顏觀色,選擇適當的應答者。不同難度的問題應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要注意保護全班學生,尤其是差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三)組織要有序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無定法”是說數學教學沒有永恒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但在數學課堂上,也必須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內容、環節、層次“體系”,才能使一堂課活而不亂。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常常采用預、問、思、議、聽、記、練等教學環節,對不同的課型適時做出調整。
1.預習——安排學生課前預習,準備充分,做到“溫故而知新”;2.問——精心設問。學數學要善疑好問,因為學習過程就是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怎樣設問,主要做到以下三點:問連接點、問疑點、問解點。3.思——結合問題動腦、深思。會“思”的學生往往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思考,加深理解和記憶,聯系實際應用所學到的新知識,解決過去思考過卻沒有解決的問題。4.議——同桌交流或小組討論,在新知識點形成之前,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在新課學習之后,針對學生提出的疑點組織學生思考,各抒己見,然后教師加以綜合、分析,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對難辨的數學問題引導爭論,強化記憶,開闊視野,拓寬思路。5.聽——歸納精講。要抓住所講內容的重點、難點、趣點,讓學生聽得輕松,學得愉快。6.記——要求筆記,強化記憶。數學筆記在于記住有代表性的教材上沒有的難題,特殊的解題方法,以便記一解十。7.練——鞏固練習,實踐訓練。對老師所布置的練習,必須按時獨立完成,老師對練習也應及時批改。對中差生的練習在數量上和難度上放寬要求,或進行面批面改,增強他們做好練習的自信心,縮短他們和尖子之間的距離。
參考文獻
[1]陳怡平.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多元智能[J].福建教育,2013(47).
[2]劉海秀.淺談初中數學教學與學生智能的培養[J].中外交流,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