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連
【摘 要】BLOG是Weblog的簡稱,是網上發布和閱讀的流水記錄,通常稱為“網絡日志”,簡稱“網志”。BLOG就是以網絡作為載體,簡易迅速便捷地發布自己的心和是,及時有效輕松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再集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是繼Email,BBS,IC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本文探討了BLOG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BLOG 高中信息技術 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42
一、提供有效而豐富的學習資源
資源是學習得以開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提供了充分的資源,學習者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才能夠有所參照,也才能夠使學習任務完成的更加順暢。網絡信息資源包羅萬象,多種媒體形態并存。而由于中學生的年齡階段決定他們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強,在這信息的海洋中學生很可能迷失方向。
BLOG通過教師的思考和精心篩選把學習資源組織起來,除了提供一些參考資料的外鏈接外,還提供更多的評價和更廣泛的背景資料,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吸取有價值的信息,極大地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效率。而學生自身也是資源的建設者,他的資源同樣可以對其他學習者起到作用。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互本身也是一種資源。通過BLOG使用RDF(資源描述框架)標準來組織信息,以日歷、歸檔、按主題分類等多種文檔歸類的方式來組織學習資源,也可以同進在多個BLOG中進行信息資源的檢索查詢,從而提高了資源的共享,為教學提供更有效更豐富的學習資源。
二、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傳遞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習方式比較單一,不能兼顧每個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操作水平。而通過BLOG的資源共享性,文檔歸類、檢索查詢功能能方便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學習。
首先,通過教師BLOG提供的豐富內容,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
其次,通過BLOG的共享性能使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群體學習中來,學生將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一些感受、體會、經驗記載下來并形成討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還可以培養學生互相溝通和協作的能力,通過理性的思考使這種協作有方向性,從而最終實現知識的共同構建。
第三,教師或學生可以發布一些需要學生經過思考進行解答的研究性問題,學生以發展評論的形式參與討論,這些交流雖然具有非即時性,卻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并且學生在解答問題的時候,是經過自身思考后而決定的。在這里教師充當引導者、幫助者、支持者的角色,并通過BLOG將學生對該主題的一些分析、歸納、評價以及相關資料整合在一起,供所有學生來分享,學生可以BLOG簡單易用的多種文檔歸類和檢索查詢的功能來充當個人知識管理器,這樣能更好地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三、提供了良好的評價和反饋機制
BLOG趨向于開放式交流,它除了具有傳統日記和筆記的功能以外,還提供共享和開放式的評價環境。其中的評價以共享為前提和基礎,促進評價信息的內外交流。BLOG使得評價不僅只局限于個人自我封閉,而是接納了一個新的評價模——開放式評價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評價的多向度、注重評價的個性化、側重學生的發展、側重評價學習的過程。
通過BLOG將學生完成的課業記錄下來,形成一個電子檔案袋。其中包括學生本身的創作內容、資源鏈接、文檔、圖片、聲音等文件,其中還會有他人對這些內容的所做評價。觀察每個學生的電子檔案袋,從中可以看到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發展過程,獲得學生關于教學接受情況的及時反饋信息:知識掌握情況、研究創新能力、自主學生能力等,不但可以給予及時指導,且能夠給予學生的一個客觀公平的評價。這里的評價包括學生的自評、學生之間的互評和教師的評價,將評價結果在BLOG上公開,提高了考核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提供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經驗總結平臺
“反思性教育”一直被教育界廣泛提倡,它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及時進行反思,要善于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改進方向。通過BLOG,教師可以記錄每一天教學工作的心得、記錄一天中使用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記錄一些成功實施效果顯著的教學設計過程、記錄教學組織過程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等。這些不僅僅是簡單的記錄,更是教師自我反思過程,在反思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或者錯誤,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學發展之路。
這種反思基礎研究在傳統的教學中也是存在的,只是傳統教學中的反思重重是隱性的,在頭腦中短暫的存留,很少述諸文字,這樣也就很難系統地整理及有針對性的改進。有了BLOG這個記錄平臺,教師可以很方便地進行記錄,而且BLOG也促進教師養成記錄的習慣,這樣反思就從隱性變為顯性,從而成為可以整理和歸納的文檔,這對于改進教學方法是很好的第一手資料,并且對于別人也有借鑒的功用,別人還可以借鑒其他教師成功的教學經驗,再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從而得到不斷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育方式更科學、更民主、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以后的信息技術教學中,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BLOG是作為一種技術應用到我們教學中來,自始至終是一個教學的輔助工具,我們不能指望它可以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教學工具的使用要注重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的表達,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技術的復雜程度,因為不能說使用了先進的教學工具就能提高教學的效果,就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此外BLOG這樣的一種教學是在網上進行的,跟其他網絡教學工具一樣也存在相類似的問題:在互聯網這個知識的海洋中如何有效引導學生的在網上的學習活動與學習行為,如何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等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