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生
摘要:國有企業支撐是我國社會經濟的中流砥柱,建設優秀的管理者隊伍,不僅能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而且能使國有企業的運行更加穩定、高效。本文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結合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主要對新時期背景下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隊伍的建設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建設
國有企業改革是我國一項跨世紀的重大系統工程,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基本實現了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國有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活力和競爭力明顯提升,布局和結構不斷優化,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建設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重要子系統,管理隊伍的生產組織能力、經營能力、管理能力、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發展,由此加強對管理隊伍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就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建設的理論分析
培育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職業化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迫切要求,是改進和加強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項長期基礎性工作,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也是建立科學的國有企業領導體制的重要內容。
(一)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建設的意義
首先,正確理解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充滿活力的所有制結構,需要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之間是一種平等競爭的關系,它們通過平等競爭,互相促進,共同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這就需要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1]。
其次,正確理解所有制屬性和所有制的實現形式之間的關系,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選擇適合企業自身需要的公有制的實現形式,需要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是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是國有企業改制與改組的方向,也是公有制經濟的基本實現形式。在此制度下,國有企業的財產組織形式又有不同的類型,至于哪種類型的財產組織形式更符合國有企業的實際,則需要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積極探索、理智選擇。這種探索與選擇必須以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基礎。
最后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它必須發展和保護合理的市場競爭性,推動企業的優勝劣汰。這就要求國有企業經營者要具有現代管理水平,切實轉變粗放型生產經營方式,樹立集約型經營觀念,合理運用資源,不斷引進技術,開發新產品,開辟新市場,并通過實現企業新的組織形式,發揮企業各種潛力,不斷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二)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這隊伍建設要求
1.政治素質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現代企業制度既要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又要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要求,由此國有企業的改革要同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同時還要加快政企分開,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協調推進各項配套改革,為國有企業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這些重要方針、政策真正的貫徹落實,需要企業經營管理者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并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制意識[2]。
2.個性素質
經營管理者的氣質、意志、性格與領導成效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領導者常面臨多個目的,可能每一個目的都有引入之處,個性素質不高的領導者往往在不同的目的之間搖擺不定,遲遲做不出取舍,以至耽誤時機,喪失機會。只有意志堅韌的領導者,才能排除各種干擾,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實現既定的目標。一般認為,國有企業管理隊伍應具備以下意志品質:主動性、獨立性及堅定的目的性;頑強,堅韌、有恒心;沉著、自制。
3.知識素質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市場經濟的競爭實際上取決于科學技術的競爭。企業只有掌握科學技術的制高點,才能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搶占有利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壯大企業實力。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必須增強科技意識,重視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先進技術,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科研攻關,加快產品的開發和更新。同時要重視培養和使用科技人員,建設一支穩定的高水平的科研、開發、試驗研究的科技隊伍。
二、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建設實踐經驗
(一)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程度
首先企業經營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是深化經濟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深化企業改革,就是使企業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經營者,并對企業經營管理實行全面改革,推行科學化、現代化經營管理方法。對企業來說,改革是實現經營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條件,經營管理科學化、現代化是改革的必然結果。
其次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科學化是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的迫切需要。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技術落后,經營管理更落后。因而,加快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的步伐,已經成為我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緊迫任務。
最后企業經營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結果。隨著企業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發展,必然要求采取更有效、更科學的經營方式和管理組織,采用更先進、更科學的經營管理方法和手段,這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提高企業基本素質
企業素質,是指企業必須具有技術開發的能力、擴大再生產的能力、盈利的能力、競爭的能力、應變的能力。企業素質是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的起點,是實現企業現代化經營管理的基本前提。同時,積極推行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又有利于企業經營管理基本素質的提高。在提高企業素質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培育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確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對增強職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培育現代企業精神是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的內在要求,反過來,它也可以轉化為推動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的物質力量[3]。
(三)引入競爭激勵機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深化改革,國有企業管理的方式、方法也要適應形勢,有所改進。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就是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市場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善于管理、經營和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人才,誰就擁有市場。鼓勵競爭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激發人才成長的重要因素,也是解決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把競爭激勵機體引入干部人事管理,不僅能使企業增強了活力,而且為優秀的管理者脫穎而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為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新鮮經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靠競爭,人才的成長也要靠競爭;把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引入各類干部人事制度管理制度,才能調動干部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各種有才能的人在實踐中竟相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而形成一種人才成長的競爭激勵機制。
三、結語
總的來說,新時期背景下,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和發展,都要管理者具有較強的創業精神、較強的營銷觀念和競爭意識。同時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也是增強國有企業生產活力的重要環節。由此,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既要注意改進經營管理和加強管理的關系,又要深化改革和加強管理的關系,以此不斷提高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進而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注入強有力的精神動力,為國民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樸松洙,金勇進.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理論與實踐[J].延邊黨校學報,2015(04).
[2]張云江.加強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4).
[3]賀同新.國企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創先爭優促進科學發展[1].人民論壇,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