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富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側重于基礎算數能力的培養,難度不大但知識覆蓋面廣,而到了三年級就開始偏向于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引入了應用題的教學,這標志著小學數學開始從簡單過渡到復雜。數學應用題強調步驟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對學生歸納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必須采取科學的方法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簡要分析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實踐過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三年級;教學實踐
小學三年級數學正處于轉折的關鍵時期,不僅難度有所增加,知識面和學習量也得以擴充,特別是那些題材廣泛、步驟繁瑣、運算復雜的應用題,給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教材的內容精髓,同時兼顧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和心理發展水平,幫助學生概括知識要點、理清解題思路、培養數學思維,從而由淺及深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開展教學實踐。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考慮到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具備完整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較強的理解接受能力,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難免由于認知上的困難而心生抵觸,久而久之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動力。有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用創造性的教學方式解決學生欠缺抽象思維和邏輯能力的問題。教師在教學設計階段可以根據小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游戲和實踐活動來創設情境,將教材中的應用題編成故事,并以游戲的形式呈現,讓小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輕輕松松地學習數學知識并將其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從而在愉快的教學氛圍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交流互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小學生注意力易分散且容易產生惰性,如果按照傳統的“一言堂”講課方式必然收效甚微,因此教師應采取互動式教學來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以實現有效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具體來說,教師可設置恰當的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并鼓勵其通過合作探究來進行解決,比如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概念,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在探索中通過交流互動來嘗試解決問題,該過程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并提高應用能力。舉例來說,在講到“多位數混合運算”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就計算結果的正確性提出疑問,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思考、歸納、驗證等一系列環節來討論具體的解題思路,最后對計算結果的正確與否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既加深了對數學概念的掌握,又強化了“先乘除、后加減”的數學運算步驟訓練。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分組的方式鼓勵學生加強與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小組互動來解決自己的疑問并進行思維的碰撞,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動力的養成。
三、將教學生活化,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能力
小學數學的一大特點就是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不論是知識點的講解示例還是應用題的出題方式都與實際生活高度相關,這就啟示教師應將教學方式生活化,以促進學生實現學以致用。具體來說,教師在備課階段就應從生活中挖掘學生熟悉的素材用于課堂教學中,并針對這些素材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在此基礎之上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全面解析,突出重難點并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除此之外,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比如計算超市購物結賬時的花費、安排班級大掃除的人員流動、計算并比較學校建筑物的表面積等,通過將數學問題生活化或者鼓勵學生自行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等方式,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進行融合,以便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四、重視教學反饋,強化學生練習鞏固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要趁熱打鐵以鞏固學習效果,尤其對于注重邏輯思維和應用能力的小學數學而言更需要如此,所以教師應重視教學反饋,采用隨堂練習、課后作業、課外探究等方式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掌握。教師在布置作業練習時需要針對學生知識上的薄弱之處進行重點強化,避免學生“會的一直做,難的從不做”,而應以精、細、準的原則安排練習,不僅要注重質量,更要注重過程,從而使學生吃透知識點并進行舉一反三。小學三年級的數學知識重在整數學習、多位數的運算以及簡單的應用題上,因此教師應從這些內容入手,在課堂教學中穿插隨堂練習、在教學結束后安排課后作業,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應用。與此同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應體現出趣味性,便于學生接受并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意愿,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順利地渡過小學三年級數學的過渡階段,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偏向于基礎知識和簡單的應用,尤其在三年級階段,不論是知識點的數量還是難度都有所增加,為了幫助學生在這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完整地掌握知識點并具備一定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應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加強互動交流、將教學生活化以及重視教學反饋等方式,科學地完成教學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楊文文.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實踐與總結[J].新課程(上),2017(8).
[2]孔濤濤.淺議如何密切聯系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J].數學教學通訊,2014(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