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滿蘭
摘 要:本節課是學生正式學習平面圖形的開始,為了讓他們建立起正確的平面圖形表象,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從宏觀上把握這節課的整體思路,從而構建有張力的教學框架。
關鍵詞:自主學習;認識圖形;希沃系統;暢言系統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認識圖形(二)”的學習內容。在上冊“認識圖形(一)”中,學生認識了常見的立體圖形,本節課是他們正式學習平面圖形的開始。為了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平面圖形表象,我認真鉆研教材、課程標準,分析學情等,從宏觀上把握這節課的整體思路,從而構建有張力的教學框架。
【片段一】認識長方形
師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木,“同學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積木)你們喜歡積木嗎?(喜歡)誰能按名稱把他們進行分類?
讓學生對長方體積木形狀進行簡單的介紹。
師利用希沃白板5在屏幕上畫出一個長方體,給上下、左右、前后對應的面分別涂上相同的顏色,利用旋轉功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發現“面在體上”,平面圖形只是一個面的特征。
此環節的教學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加深學生對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直觀感受,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讓學生每人拿出一個長方體,師布置操作:任意選擇一個面,對著自己,用手摸一摸它,仔細看一看它的形狀,再把它的形狀在紙上畫下來;同時,選擇幾位學生各自帶著長方體到黑板特定區域各畫一個面。
畫好后先組內交流,互相看一看畫出了什么樣的圖形,最后派代表匯報。
利用黑板上學生畫的圖形揭示名稱:大家畫的圖形雖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橫著,有的豎著,但都有四條直直的邊,兩條長的,兩條短的,我們把這些圖形叫作長方形。
師借助希沃白板5在屏幕上也畫出長方形,讓學生再次直觀感知長方形。
最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長方體再接著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面的形狀也是長方形的。
這個環節,學生從看一看、分一分、說一說,再到摸一摸、畫一畫等活動中,經歷了從長方體中分離出長方形的過程,初步形成清晰的長方形的表象。同時,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片段二】自主認識正方形
師談話啟發:剛才我們通過長方體認識了長方形,現在你們每人拿出一個正方體,看看正方體的面是什么形狀,然后小組合作填《導學表》,師注意觀察指導。學習小組長拿出《導學表》。
小組匯報結果。
如果想得到正方體一個面的形狀,你能在紙上畫出來嗎?每人拿出準備好的白紙自由畫圖,畫好后先在小組內交流;同時,師選幾位學生帶著正方體到黑板特定區域畫出一個面;最后請學生完成圖形下面括號的填寫:“我畫的這個圖形想取名叫作( )”。
教師利用希沃助手功能,用手機選擇拍一部分學生畫的正方形作品,傳到電腦上一一展示。
此環節中小組合作學習,初步培養了學生數學交流的學習意識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片段三】放手認識圓
師:從長方體上我們認識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大家又認識了正方形,那么,從圓柱上又能認識到什么樣的圖形呢?請每人拿出一個圓柱體器具,找到它的底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認識圓柱底面的形狀,并把它畫下來;同時,請幾個學生帶著圓柱體到黑板特定區域畫圖形。
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集體交流:說一說你對這個底面的形狀有什么印象?(圓圓的;外緣是彎曲的)師:你是怎么畫出這個面的?(生1:用鉛筆沿著圓柱底邊外緣描一圈,生2:用圓柱底面拓的,生3:用底面印的)
師:你們畫的這種圖形又叫作什么呢?(圓)
找一找圓柱上一共有幾個面是這樣的圓,同桌互相指著看一看。
進一步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出“圓”,不但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而且也增強了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通過一步步深入探索,更加完善了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片段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師在暢言系統的數學課本中調出小紅家客廳圖,提問:里面有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嗎?誰來找一找、說一說?
師:在我們的周圍能發現今天學到的圖形嗎?請指一指、說一說。
今天認識的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請你們做個有心人,課后繼續去搜集,把搜集到的說給爸媽聽。
課后操作題:在釘子板上圍圖。
(1)分別圍出兩個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2)在釘子板上能圍出圓嗎?大家動手圍圍看。
此環節,通過找圖形、圍圖形等活動,讓學生學會將數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緊聯系,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總之,這節課我堅持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數學學科與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完美整合,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又使課堂生成更加順暢,教學效率顯著提高,讓高效課堂存在于我們身邊。
參考文獻:
[1]張青青.立足觀察,培養小學生識別數學圖形能力[J].數學大世界,2016(1).
[2]王李華.小學數學中“數形結合”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