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育紅
摘 要:千年大計,教育為本,百年大計,育人為本。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小學數學的創新性教學工作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探討的關鍵。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探討了小學數學的創新性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性教學;新理論
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新時代面臨新形勢,新時代有著新變化,在新時代條件下,我們的教育教學要跟上形勢,順應時代潮流,結合社會發展。創新性教學,新的是理念,新的是方法,新的是整個體系。
一、面向新課程,樹立新理念
思想決定道路,理念指導方向。小學數學的創新性,教學要從源頭抓起,抓住創新的關鍵,找到創新的本源。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我們順應時代潮流,跟進社會變化,在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中,樹立新理念。這種新理念包括:一是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即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的“滿堂灌”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二是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特色就是理念的變化,是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改變。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把學生的成績、教學的成績當做我們追求的目標,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力的提高和素質的培養。
二、應對新形勢,探索新方法
究其源頭是根本,尋其方法是途徑。立足新時代,應對新形勢,面臨新變化,就要探索新方法,找到新途徑,從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方面入手,積極開辟新道路,探索新方法。
一是互聯網信息技術所提供的教育新視野、教學新途徑。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我們現代社會的一大特色,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我們也要積極引入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現代化、數字化、信息化、科技化。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角》的學習過程中,借助于互聯網信息技術,我們可以把這一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化、可視化、動態化。利用Flash軟件或者是其他繪圖軟件,我們可以在電腦上繪制出一條射線,然后以這條射線的端點為公共點,引出另一條射線,讓學生通過具體圖像的繪制來體會角的定義和概念,并且可以通過電腦軟件的操控,移動鼠標來改變角的大小,讓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教學中感受到角的變化,了解并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質。
二是豐富的教學組織形式所創造的新課堂、高效課堂。創新性教學的新是新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課堂、全過程、全方面。小組合作學習、翻轉課堂、探究式教學、微課教學、慕課教學等都是我們可以挖掘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討論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性質等,然后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老師走下講臺,學生站上講臺,讓學生去講解自己的想法,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表現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講解了解其知識掌握的程度,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另外,我們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創建數學學習在線討論組,創建“數學知識角”等公眾號,推送一些數學學習相關的小文章,把數學學習延伸到課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熏陶,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結合小學生喜歡玩樂、生性活潑的特點,我們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數學教學的小游戲,比如,找規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設置一些題目,然后讓學生以比賽的形式來進行,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找得又快又準,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動起來、玩起來,在游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三、提出新挑戰,完善新評價
新形勢下做好小學數學的創新性教學工作,所注重的不僅是理念的創新、方法的創新,更是系統的創新。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成績往往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這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顯然也存在很大的弊端。新時代提出新挑戰,新社會需要新人才,而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完善教育的新系統,建立并完善教學評價和反饋機制,把創新落實到小學數學教學的“最后一公里”。
比如,在教學評價的設計中,我們不再把成績當作唯一的參考標準,還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態度,上課的積極程度,以平常上課標記表現良好獎勵小紅花,然后以定期統計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小紅花的總數量反映了學生上課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狀態和積極程度。另外,還可以設計學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相互進行評價打分,學生與學生之間可能是相處的比較多的,相互之間也比較了解,以此作為一種參考的標準,能增加評價的客觀性、準確性、全面性,學生也會被這種新穎的形式所吸引,了解自己在同學眼中是怎樣的學習狀態,從而明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同學的幫助和老師的激勵當中積極改進,不斷進步、不斷完善。
小學數學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水,而是充分涌流的源泉,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面向新課程,樹立新理念,應對新形勢,探索新方法,提出新挑戰,完善新評價。在實踐中探索創新性的教學策略,在實踐中對其進行不斷的豐富和完善,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教育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呂安偉.探究當前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創新性[J].小學生(下旬刊),2018(2):45.
[2]楊松.小學數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6(17):25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