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蕓
摘 要: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逐漸取代了人教版教材,成為全國統編教材。在此背景下,教師也應該對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進,以適應新版教材的需要。首先分析了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然后闡述了新教材的運用技巧,以供參考。
關鍵詞: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特點;運用技巧
部編版語文教材是對人教版教材的發展和創新,一方面遵循語文教育規律,注重傳統文化的繼承;另一方面結合了以往語文課程改革的經驗和成果,具有一定的反思性。對于教師而言,合理運用新教材,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以下對此進行探討。
一、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1.雙線結構組織
新版語文教材在結構組織上,采用人文主題+語言要素的雙線模式。相比于人教版教材,變化主要有兩點:一是對人文主題組元進行改革,二是將語文知識點分解在各個單元中,更加重視知識體系的構建[1]。本質上來看,雙線結構組織是“雙基回歸”的體現。
2.突出學生地位
新版語文教材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方便學生進行自學。以教讀課文、自讀課文、課外閱讀的設置為例,既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閱讀要求,又提供了自學平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閱讀寫作并重
人教版教材重視閱讀、輕視寫作,新版教材則彌補了這一缺陷,閱讀、寫作并重,表現如下:一是教材中安排6個寫作專題,且寫作內容和單元學習相契合;二是專題寫作以教學規律為準,從培養興趣開始到創意表達為止,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此教材內容更加科學完整。
二、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運用技巧
1.堅持人本理念
整體來看,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觀,突出語文素養,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人的理念。基于此,教師在教學期間應該改變傳統的思維理念,其一在課堂教學中,要保證學生充分參與,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2]。其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在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明確教學目標,以目標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并且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保證學生能真正獲得知識。其三,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設計中應用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提高教材應用效果。
2.合理設置目標
設置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基于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下,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能充分理解語文知識點,實現轉化和利用的效果。以《雨的四季》為例,文章內容是對一年四季不同時節下的雨水進行描述,重點在于學習景物描寫技巧。教學時,教師應該考慮到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將教學目標設置為:①體會語言的美感,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②掌握景物描寫方法,尤其是學習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3.完善情感體驗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因此在教學期間不能單純關注語言知識,還要完善學生的情感體驗,將理論學習和生活實踐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以《紀念白求恩》為例,教學期間可以提取醫學知識,向學生介紹基本救護知識,面對危險環境能進行規避和防范。此外,設置溫暖的救護情景,利用多媒體呈現白求恩和醫護人員臨床診療的案例,促使學生樹立感恩之心,體會到社會各界的溫暖,更好地珍惜生命和生活,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4.改進教學模式
隨著語文教學版本的改變,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也發生了變化,此時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會影響教學效果。對此,教師應該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創新,以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求。以《秋天的懷念》為例,傳統教學流程是:課程導入—分析秋天季節的特點—學習課程知識。相比之下,部編版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和說明方式,此時教師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意境營造、說明方式上,注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此外,合理利用單元提示、補白、課前預習、課后練習等要素,作為教學知識點、學生能力點的培養渠道,能改變盲目訓練、重復訓練的弊端。
綜上所述,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在于雙線結構組織、突出學生地位、閱讀寫作并重。對此,教師也應該相應改變教學方法,例如堅持人本理念、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完善學生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模式等,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珊,張禹芳.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使用芻議[J].江西教育,2016(35):46-47.
[2]田曉蕾,豐建霞.部編版與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提示語比較[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8(2):5-7.
[3]卓巧文.發展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使用建議[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7):7-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