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學滲透科學素養教育是生物教學的根本任務所在,也是新課改生物課程教學的新方向。現行初中生物教材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使學生樹立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初中生物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通過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究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結合多年初中生物教學經驗,針對生物教學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展開了以下研究。
關鍵詞:初中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研究
一、完善學生的生物科學知識體系
初中生物科學知識體系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原
理,這是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主要來源。在傳統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僅采用單純口頭講解的方式為學生介紹生物知識、概念和原理,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記憶,這樣一種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置入被動學習的地位,無法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學習不到生物知識的本質,更無法體會生物學科中的科學思想和方法。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學情,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改變單一口頭講解的教學方式,組織新穎、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本知識,夯實學生的科學知識體系,從而奠定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良好基礎。另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是檢驗其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標準。初中生物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生物知識,并運用課本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熟諳生物知識和方法的運用,不僅使得學生的生物科學體系更加完善,還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提供了穩固的保障。
二、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實驗不僅是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生物實驗包括驗證實驗、探究性實驗、模擬實驗等,初中生物教師應注重實驗教學的作用和價值,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開展實驗活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的開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實驗探究活動中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實驗現象探究生物知識的本質,再對其進行分析和總結,加深學生對生物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記憶,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還能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驗技能,使其樹立科學探究意識,有效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例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觀察螞蟻的信息交流方
式;探究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模擬種子萌芽所需要的環境條件;通過開設探究性實驗分析膽汁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模擬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原理等,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筆者為學生提供實驗步驟和方法,對于開放性的實驗,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在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最后對結果進行整理,學習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最后筆者進行點評和補充。初中生物教師通過開展實驗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生物基礎知識,還使其體會到了探究的意義,有利于拓展他們的思維,使其樹立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將科學素養教育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
初中生物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要將科學素養教育理念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良好的科學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并強調科學的重要性,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解釋生物現象,揭示自然科學的規律,提高他們的科學觀察力,培養他們勇于創新、探究真知的精神,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講述生物發展史,讓學生了解生物科學家的成就和探索真知的歷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而且還樹立了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有利于其科學境界提升,使他們樹立堅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學素養。再如,教師也可以根據課堂需要,為學生設置探究性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最好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熱情。然后再組織在學習小組內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膽猜測,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科學素養。
總之,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點滴做起,高舉新課改素質教育旗幟,秉持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將科學素養的培養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完善學生的科學知識體系,初步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并利用實驗教學,逐步為學生滲透科學素養教育,此外,通過為學生創設探究性教學活動,將科學素養教育滲透在生物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強化學生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增強生物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戴英操.生物教學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研究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122.
[2]吳曉紅.生物教學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