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慶
“新舊動能轉換”是開年初我省推進新發展的一項有力通道,也是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走在前列”目標定位的有力措施與保障。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對產業產品及能源等方面進行“合理消化—有效整合—精品再生”的一個全新的過程與認識。即在“消化”與“整合”上做文章,才能“再生”出新的精品。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也需要有“新舊動能轉換”的意識與改變。把陳舊的教學思想與理念合理地消化,再將知識與方法有效整合,打造出新的精品方案。這需要我們改變過去教學過程中一些陳舊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效果,為新舊動能轉換增添新的活力!
“消化”,即淘汰落后的產能,將一批低設置的產能,為創業提供新的載體,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新動能拓展發展空間。在我們教學中,也要消化掉低效的勞動與觀念,若在課堂上只關注自己教了多少,上得如何,這種滿堂灌的方法是最落后、最不負責任的教法。所以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推陳出新,勢在必得。
記得有一位學生這樣告訴我:“我喜歡看老師對我笑。我可以感受到溫暖與信任,也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斷地進步。”很質樸的話,卻讓我感動。下課后,我變成一位幽默的“媽媽”,走到孩子們中間。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多了,和我的交流多了,上課回答問題更自信、更積極主動了。可見,摒棄舊的思想觀念,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合”是一個伴隨陣痛的調整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生成過程,意為培育新的動能要付出長期的努力與奮斗,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精準把脈,提出有特色、可操作、能解決問題的思路。將整合應用到我們教學中,就是學習再學習的過程。時代變了,教材變了,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走向社會,走向生活。不斷總結與反思,爭作研究型、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勤奮學習,辛勤耕耘。更要有“一支粉筆繪華夏,三尺講臺有雷聲”的氣勢。
我班的同學李某,這個孩子很聰明,但是他總是以生病為由請假,可以說每學期總有一半的時間在家養病,我和老師們多次家訪勸他到校學習,可是效果有限,來校不幾天就接著請假回家了。后來,我走到孩子們中間調查了解發現,他喜歡畫畫、打乒乓球。在家訪的時候,我認真傾聽了他的想法,結果和我的調查了解的完全一樣,其癥結所在是父母望子成龍心切,不希望孩子總是畫畫、打乒乓球,以為是不務正業,久而久之,他對父母產生消極抵抗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我專門做李某父母的工作,闡明畫畫、打乒乓球與學習文化課的關系,讓他們明白這些愛好不僅不耽誤學習反而對文化課學習更有利。解開了他父母的心結,也解開了他自己的心結,于是,李某開始信任我了。現在他每天高高興興地來學校上課,一個多月下來還沒有請過假,他還想和我班學習最好的同學一決高低呢!
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讓我的工作變得非常充實,也讓我為教師這個職業感到自豪。從教二十多年來,一直扎根偏僻的農村小學。教師的使命感讓我懷揣一顆愛心,認真履行人民教師的職責,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直到做完美!將所學知識與經驗相結合,因勢利導,才能真正走進孩子心中,成為他們的榜樣!
“再生”,是對一個全新產業的完美再現。也是供給側改革、新舊動能轉換的生成目標,再生新的精品。作為教師,我們在不斷的學習與反思中進步成長。搞好教學科研,在此基礎上升華為一種新的理念,從而為教學提供最有價值的指導與改進方案,最終提高自為能力與感知教學。突出知識的更新和實踐經驗的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促進教師從“經驗型”向“專家型”轉換,掌握現代教學理論與手段。追求自己的信仰,達到眾所仰望的美好愿望。
去年,縣里舉辦大型的鼓號操表演,國家級、省級少工委主力人員陳鷹、候桂智等蒞臨指導,需要從全縣幾十個單位中選出十個參賽隊伍,我們快速調整方案,做好部署,可面對著那一身身大小不一、樣式陳舊的鼓號服,我的心降下溫度。大鼓、小鼓、大镲、小镲怎么教?輔導教師人員少怎么分工?任務急、困難重,我橫下一條信念:“一切困難都不成問題!”和時間賽跑!鼓槌的包扎、彩綢的縫補修剪我利用周末加班完成,各種樂器的記譜與隊列花樣利用中午和晚上解決。有幾個體型胖的隊員,因為鼓號服沒有彈力,褲子穿不上,我便合二為一!把兩條裁剪合并成一條穿。針對活動時間少,為了不耽誤學生學習,我會提前備課,每次活動,早早站在排練地點等候姍姍來遲的學生……最后鼓號隊取得可喜的成績,成為進入決賽的唯一一所農村定點小學。團縣委王瓊主任在大會上總結說道:“要從四五六年級不到三百名的學生中挑選出一百多名精英上陣;在衣服與個頭參差不齊的情況下,能取長補短、克服各種困難;在每周共四節活動課的訓練安排下,組織起這么龐大的比賽隊伍,并且內容豐富,有創新,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那一刻,我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人間萬事出艱辛,越是美好的未來,越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堅信:教師之路今后定會注入新的活力!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