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部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意味著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文化知識,同時還要加強他們的道德教育。通過各方的不斷努力,各校的德育課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依然面臨一些嚴峻的問題。下面,結合實踐經驗,就當前小學德育熱點問題研究作初步分析,以此希望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德育;熱點問題
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各方面的能力尚未形成,此時正是他們需要打下人生堅實基礎的階段。如果教師只注重教、不重德育,即只在課堂上將理論知識以強制性的方式灌輸在學生的腦海中,而不在課下與他們進行交流,也不關注其品行品質的正確與否,就無法幫助學生樹立合理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還會導致他們無法形成健全的人格,這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雖然各領導逐漸重視起德育課程在小學教學中的有效滲入,但是仍然存有部分問題無法解決,具體分為三方面:教師不注重德育課程教學、學生的德育意識較薄弱和學生的德育行為限于口號中。如果上述問題不解決,那么德育課程的滲透只會泛泛而談,更不會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所以,筆者將在下文以小學德育熱點問題為話題,針對這三大問題作詳細闡述,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以便與廣大教師共勉。
一、教師不注重德育課程教學
教育部一直在強調要加強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能力,并將此政策落實到各省市學校中,但是部分教師只將其當成了耳邊風,表面上貫徹此理念教學,但實質上仍然在沿用應試的教學模式,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因為這部分教師生怕學生在考試中丟掉分數,所以恨不能將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這樣不僅在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而且還會引起他們的厭煩心理。小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對于較為晦澀的理論知識還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師更應該以德育課程為主要原則,針對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制訂較為完善的教學策略,以此為他們以后的學習道路奠定扎實的基礎。
首先,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教師不僅是一份掙錢的職業,更是教育學生成為參天大樹的高尚職業。部分教師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教授學生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加薪的目的。這就會導致教師的目光變得短淺,對學生的德育課程教學也就會敷衍了事、置之不理。
其次,規范教師的職業道德言行。教師對學生的言行影響貫穿他們的一生,如果教師自身的道德言行較差,那么學生就會有樣學樣,自然無法嚴格要求自身行為。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而這就涉及到教師的職業道德言行問題。
當然,無論是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還是規范教師的職業道德言行,其都少不了校方的責任,校領導還需要從實際出發,秉著實事求是的精神,采取筆試和面試考核這兩種途徑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
二、學生的德育意識較薄弱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顯著提高。再加上計劃生育的影響,父母對孩子一直處于溺愛的狀態,“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并不是夸張的姿態,而是真實的生活反應。這種現象就會助長學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普遍養成不關心他人感受的自私言行,直接導致學生整體的德育意識薄弱。
首先,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滲透德育課程。德育意識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學生從點點滴滴做起。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將德育思想有針對性、計劃性和目的性地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德育思想構建。
其次,教師要開展與德育思想建設有關的主題班會。主題班會是教師針對班級出現的問題、學生學習的情況而組織的暢所欲言的學習形式。為的是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教師可以在舉行班會時將德育內容引入課堂中,比如: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班會,以雷鋒精神為主題的班會、以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為主題的班會等,這些主題內涵都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提高學生的德育思想。
三、學生的德育言行限于口號
如果教師針對德育課程只是發號施令,那么學生就會在心理產生抵觸,并抗拒教師的安排,這樣也就將德育教學流于表面形式,從而發生紙上談兵的現象。學生是具有潛在生命力的群體,德育言行需要學生主體的參與,更需要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其發自內心地接受德育理念,真正做一名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
公益活動一直是小學生比較欠缺的實踐課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大力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公益活動,比如:到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義務植樹、講文明樹新風等活動,一來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二來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體驗過程中感受到助人為樂的快樂,從而讓他們約束自身言行。
德育問題是當代教育體系的熱點議題。時代在發展,教師不能一直延續傳統守舊的教學思想,要與時俱進、跟上社會潮流,針對學生的德育問題不斷地進行發現和探索,從而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唐仁東.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淺探[J].成功(中下),2017 (14):42.
[2]鐘惠珍.當前小學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7(9):17.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