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芳芳 孫元華
【摘要】隨著康復專業的快速發展,殘疾兒童康復觀念的轉變,國家對兒童康復發展的大力支持,需要越來越多的兒童康復機構。由于兒童康復機構人員嚴重不足,校院合作構建校院一體的現代兒童康復實踐教學基地,提高學生兒童康復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兒童康復職業素養,為我國兒童康復事業培養大批康復治療人才已經迫在眉睫。本文擬探討校院一體構建兒童康復實訓基地的創新模式,可行性分別與建設內容。通過開展醫教結合的實證研究,形成發展路徑,夯實醫教結合的理論基礎,進一步探索醫教結合的多元化發展模式。我校利用校中有院的優勢,兒科專業是附院拳頭專業,病患多,師資力量雄厚,校院一體共同培養兒童康復治療師,學生集理論教學、實訓見習、頂崗實習于一體。
【關鍵詞】校院一體;兒童康復;實踐;教學基地;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8.23..02
隨著醫學的發展、經濟條件的改善和人們康復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殘疾兒童受到重視[1]。隨著人們對康復的重視,國家也更加關心兒童康復問題,常見兒童疾病如兒童腦癱、自閉癥、多動癥等,隨著康復治療技術的發展,在傳統中醫針灸、推拿的治療基礎上,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引導式教育等融入傳統康復中,出現了更系統的治療。如何提高兒童康復治療師的臨床操作水平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 建設兒童康復實踐教學基地的背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心傷殘的人數逐年增多。其中殘疾兒童占很大比重,但是目前能夠開展兒童康復的疾病病種較少。因此,還需要培養大批專業兒童康復治療師。
2 建設兒童康復實踐教學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兒童康復治療師人才教育缺乏
從事兒童康復治療的醫護工作者的學歷參差不齊,康復醫生多為本、專科學歷,在全國范圍內,只有3 所康復醫學機構能夠培養兒童康復醫學專業的研究生,人才的缺乏嚴重制約了兒童康復醫學在醫療、教學、科研等領域中的發展。
2.2 兒童康復治療師技術操作水平不高
嚴重缺乏兒童康復技術人才是制約康復醫學發展的瓶頸。我校附院現有兒科康復病人125人,兒童康復治療師18人,專業從康復治療專業畢業的治療師10人。而從康復治療專業畢業的畢業生也存在兒童康復的專業限制,在學習期間兒童康復專業課程較少,實習未進行過專業的兒童康復操作。入職后需進行多方面的培訓。其主要原因在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的兒童康復理論課程少,基礎薄弱,進入臨床后對兒童康復的興趣不濃,加上家長對實習同學的信任度不夠,增加了兒童康復實習和教學的難度。
2.3 我校與附屬醫院共建康復實訓基地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擁有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學校和第三附屬醫院共建4000平米的康復治療中心,目前擁有康復評定、運動大廳、作業治療、物理治療、中藥熏蒸等臨床實訓室,教學儀器設備共有70余萬元,不僅能滿足日常基礎、臨床實訓教學的需要,而且還承擔漯河市及周邊地區的康復醫療服務。兒科康復分科室開設完善:目前兒科康復病區設置有:康復評定室、智能治療室、作業治療室、情景訓練室、多感官治療室、針灸室、感覺統合治療室、推拿治療室、運動治療室、言語治療室、集體訓練室、個體訓練室等多個科室,為患兒量身制定治療方案[2]。
3 “校院一體”兒童康復實踐基地建設內容
(1)完善學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兒童康復教學,我校于2009年開設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培養大批康復治療師。兒童學校康復專業教師合作,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兒科康內容教學,同時增加兒童康復基礎課程,如人體發育學,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
(2)增強兒童康復實習管理,安排好兒童康復實習科室分配,盡量能進行多方面的學習[3],在兒科實習期間,嚴格實習規章制度,定期開展兒童康復講座,加大兒童康復的頂崗實習,加強實習出科考試。
(3)兒科康復教學師資建設,加強科室康復治療師的教學水平,參加學校各種教學活動,外出學習,聘請資深教學名師到醫院培訓科室治療師,在學生見習實習過程中,能夠指導學生加強臨床操作技能。
(4)深化教學改革方法,為強化教改理念和配合教學內容改革,結合兒童康復治療技術的特殊性以及教學內容的需求,教學退隊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在兒童康復中心的治療區組織教學,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學與臨床相結合。
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康復醫學必將成為醫學的前沿學科,兒童康復學也將隨之發展。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家庭的未來,兒童康復治療技術教育將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應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完善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方法,為培養兒童康復治療人才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李 丹,田文雁,白雪光,等.醫教結合提高學習障礙兒童綜合素質的研究[J].中國康復雜志,2013,18(5):9-11.
[2] 韋正強,王 磊,鄧 蘭,等.“醫教結合,綜合康復”的實踐與反思[J].現代特殊教育,2013,1:13-15.
[3] 王素娟,孫 忠,尹 嵐,等.腦性癱瘓兒童生存質量評估問卷的內容效度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5(32):516-518.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