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要】目的 觀察針對糖尿病患者應用心血管風險護理方法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方法 在我院2017年3月~9月所有接診的糖尿病患者中選取86例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均等分配原則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對其進行分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的患者組命名為普通護理組(n=43),采用風險護理方法實施護理的患者組命名為風險護理組(n=43),對比觀察采取不同護理方法的患者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指標與致病危險因素發生率,并且通過護理效果的觀察分析患者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結果 通過觀察對比發現,患者護理滿意度指標的對比匯總,風險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到達了93.02%,與普通護理組的74.41%相比有顯著提升,且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關于不安全因素而影響患者康復效果的情況有多種類型,即護理安全保障低或方式不當、患者配合遵從醫囑、護理人員專業能力水平不達標、護理設備陳舊老化。結論 為了杜絕風險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對患者病情康復造成的影響。應當定期對風險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排查和改進,提高護理質量,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關鍵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護理;不安全因素;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4..02
患者患糖尿病后,其整個身體循環系統的正常運行都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這通過糖尿病的多種并發癥的出現就可看出,而在人體眾多的循環系統中,心血管系統的正常運行是直接影響到患者生存和生命質量的重要因素[1]。本文通過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9月接診的所有糖尿病患者中的86例患者展開研究,觀察參與研究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指標變化情況,并通過對護理中產生的風險類型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現將詳細的研究過程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開展,是通過選取我院2017年3月~9月這6個月之內的86例糖尿病患者為對象的。查數字表隨機分配方式,將其按照人數平均的原則分為兩組,即普通護理組(n=43),風險護理組(n=43)。患者一般資料情況如下:普通護理組患者,年齡,最大71歲,最小54歲,平均年齡(64.3±3.2)歲;性別,男患者24例,女患者19例。風險護理組患者,年齡,最大73歲,最小52歲,平均年齡(63.5±3.4)歲;性別,男患者21例,女患者22例。所有患者以上一般資料均不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可對比研究(P>0.05)。
1.2 研究樣本的納入與排除
1.2.1 納入標準
①將所有與院方簽訂了參與研究同意書的患者納入本次研究范圍。②將精神狀態正常,可自主進行語言溝通的患者納入研究本次范圍。③將臨床癥狀符合糖尿病臨癥狀表現的患者納入本次研究范圍。
1.2.2 排除標準
①排除未與院方簽訂參與研究同意書的患者。②排除精神狀態異常,無法進行正常語言溝通的患者[2]。③排除因個人原因無法完成研究,主動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規護理組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按照常規方法對患者實施護理。即從飲食結構調整、合理用藥、疾病知識普及方面,按照常規的基礎流程實施護理。
1.3.2 風險護理組護理方法
①飲食護理。這方面護理工作主要是針對糖尿病這一特殊的疾病類型強調的專項護理。從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原因分析,飲食結構缺乏合理性是患病的主要誘因之一。因此,在飲食護理中,護理人員應當注重飲食結構條理的精確性,通過準確測量患者的身高、體重以及年齡范圍對其每日攝入的能量和熱量進行準確計算。在為患者安排每日的飲食時,在確保熱量和能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基礎上調節每日用餐食量和結構。②運動方式指導。采取科學的方法適當運動是改善糖尿病人身體免疫力,促進其機體血液循環的有效方法 。制定針對性的運動計劃表,循序漸進的形成科學運動的習慣[3]。另外,在生活習慣上,也應當促進作息時間合理化,同時,禁煙禁酒。③指導合理用藥。糖尿病患者的藥物治療方式是有效控制疾病發展的措施,護理人員應當在遵醫囑的前提下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并指導其學習自行監測血糖指標的方式,告知患者按照餐前0.5小時的時間節點及時監測血糖。同時,堅持按時參加定期隨診,全面監測血糖指標水平。④疾病知識普及。及時了解專業的糖尿病知識,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護理人員應通過發放糖尿病知識宣傳手冊,或組織病人聽取疾病知識講座,促進其全面了解糖尿病知識,使其對疾病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最終達到增強其疾病康復的信心的目的。
1.4 觀察指標
①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對參與研究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指標進行調查。②觀察兩組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1.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對相關統計數據進行檢驗分析,以P<0.05認為統計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1)觀察兩組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因素發生率,可見,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血管問題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了血壓與血脂因素、肥胖因素、高纖維蛋白原血癥。且采用風險護理方法的患者組,各類并發癥的總發生率顯著低于普通護理組(P<0.05),詳細統計結果如下表1所示。
(2)統計分析兩組 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結果,可見風險護理組患者的護理綜合滿意度高達93.02%,較之普通護理組的74.41%有顯著提升,差異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
3 討 論
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策略中,應當本著飲食調節為基礎、運動促進為手段、藥物控制為支撐、指標監測為保障的原則進行。本文研究結果中,可見風險護理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46.51%顯著低于普通護理組(P<0.05),且在護理滿意度指標的對比中,風險護理組患者滿意度高達93.02%,與普通護理組的74.41%相比顯著提升,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
而通過分析,造成糖尿病患者護理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患者因素,及患者自身缺乏對疾病知識的全面正確了解,且服藥依從性不高。針對于此種情況,風險護理組護理人員通過開展專業知識講座,針對性心理疏導的方式減低患者自身因素的影響。②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在護理流程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不規范,護理工作執行不到位的情況,因此,護理人員應當通過參與培訓,提高工作責任心,加強護理工作的規范性[4]。③醫院方面因素。醫院方面的主要因素在于其疾病治療的設施設備與病房條件的因素。可通過更換先進設備,改善醫療條件的方法實現院方條件的完善。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因素具有一定的多樣性,護理人員應當定期開展調查,針對風險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及時優化改進護理流程。
參考文獻
[1] 梁鳳群.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應對措施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2).
[2] 肖 暉.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改善心血管危險因素中的應用觀察[J].醫學信息,2017,30(24).
[3] 宋春紅.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改善心血管危險因素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7(3):14-15.
[4] 王艷秋.個案管理與常規護理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影響[J].淮海醫藥,2017,35(5):613-61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