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知措 鬧增
【摘要】目的 探究藏醫艾灸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在我院接受康復質量的腦癱患兒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運用烤法、擬灸以及溫和灸的方法依照中意的辯證進行分型,將其施疚于患兒的不同經絡腧穴,每20天為一個療程,3個療程之后再觀察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40例腦癱患兒當中,增強自身免疫力的患兒有7例,占17.5%;減少出汗的患兒有4例,占10%;在食欲方面出現好轉的患兒有10例,占25%;減少遺尿的患兒有5例,占12.5%;其余的患兒均沒有明顯的變化,共14例,占35%。總有效率達到65%。結論 通過艾灸能夠改善腦癱患兒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因此,此方法值得在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當中應用并推廣。
【關鍵詞】藏醫艾灸;小兒腦癱;康復治療;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0..02
小兒腦癱主要就是指新生兒時期或者是妊娠期因為不同的因素所導致腦的非進行性的病變為前提的、形成一種永久性但是能夠變化的姿勢和運動異常,主要的癥狀是在患兒兩歲左右出現的。小兒腦癱實際上是屬于祖國醫學當中的“五遲”、“五軟”的范疇當中,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患兒父母的精血不足或者是難產窒息等先天性的稟賦不足,或者是應該后天形成的精血化生不足、脾腎兩虛、調護不當等原因導致的。因為患兒天生的稟賦不足,所以很多的患兒自身的體質都是非常差的,經常會伴有反復性上呼吸道感染、出汗多以及營養不良等相關的癥狀。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和臨床效果,感染會加重腦癱患兒的手足徐動、緊張或者是痙攣等相關的臨床癥狀。因此,是否能夠增強腦癱患兒的體制,轉變當前腦癱患兒的營養情況,逐漸的成為了當前腦癱康復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因此,在腦癱的康復治療當中使用藏醫艾灸的方法進行治療,不僅僅能夠改善患兒的脾胃功能的逐漸恢復,還能夠有效的提升患兒的免疫力,現將詳細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接受康復質量的腦癱患兒4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3個月~6歲,平均年齡(3.15±0.21)歲,所有的患兒都比較容易患有反復性呼吸道感染。
毛香堅桿火絨草作為灸法之艾,以秋三月采得的進行反復捶打,使莖斷而葉不斷,然后搓成艾團。艾團的形狀底平而圓,尖端略尖,一般大小如濕豌豆大。
1.2 方法
針對3歲以下的患兒應該由家長抱住,3歲以上的患兒應該取俯臥位或者是坐位。因為考慮到患兒在配合方面欠佳,因此,本次研究選取烤法、擬灸和溫和灸的方法進行治療。
(1)烤法。艾柱放于穴位上點燃,將艾柱燃去2/3時,再次部位另燃一柱,使火力相續不斷,用此法連續放3柱~7柱施法,以患兒局部皮膚出現潮紅、溫熱為標準。
(2)擬法。每個穴位或者患處只灸一狀,驚痛時即移除。
(3)溫和灸。在施灸的過程中,現將艾條的一端點燃,然后對準患兒的患處或者是腧穴部位,大約距離患兒皮膚的2~3 cm處加以有效的熏烤。熏烤的過程應該保證患兒的局部有溫熱感,并沒有灼痛感為佳,通常情況下每處應該灸3~5 min,指導患兒皮膚出現紅暈狀態為佳。
在40例的患兒當中,有16例患兒每天堅持施灸,有11例每周進行施灸3次,有8例患兒每周進行施灸2次,每次施灸的時間大致在10~20 min左右,20天為一個療程,3個療程之后進行效果觀察。
2 結 果
經過3個療程相關的臨床治療,40例腦癱患兒當中,增強自身免疫力的患兒有7例,占17.5%;減少出汗的患兒有4例,占10%;在食欲方面出現好轉的患兒有10例,占25%;減少遺尿的患兒有5例,占12.5%;其余的患兒均沒有明顯的變化,共14例,占35%。總有效率達到65%,見表1。由于在實際的臨床康復治療當中,患兒本身沒有不適感,并且臨床康復治療的效果也比較好,費用比較低,比較適合長期的配合藏醫艾灸等相關的康復治療,所以都比較受各個患兒家長的歡迎。
3 討 論
藏藥艾灸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因為燃燒能夠將其藥性通過患兒的體表逐漸滲透到體內,并且起到一種醒腦安神、通經活絡、扶正祛邪的作用。針對位于患兒體表外邪還能夠起到一種直接殺滅的作用,進而能夠起到一種預防疾病和治療患兒局部皮膚病變的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艾灸能夠改善腦癱患兒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因此,此方法值得在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當中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玉秀,金炳旭,嚴曉嵐,謝潔珊,辛 晶,趙伊黎,郭 熒.音樂療法在緩解腦癱患兒艾灸治療時緊張情緒的觀察[J].中醫兒科雜志,2017,9(04):34-36.
[2] 張舉玲,程立紅,閔友江,楊 濤,王宏順.頭、體針加艾灸治療小兒腦癱肢體功能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6,13(01):41-42.
[3] 張國華,李素萍,劉振寰.健脾益腎通督艾灸對脾腎兩虛型腦癱兒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醫兒科雜志,2015,7(02):37-41.
[4] 宇 妥,云丹袞波著,李多美譯.醫學四續.西安出版社,2000,
677-68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