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秀美
摘要:網絡時代下全球經濟飛速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優質高效便捷的現代化生活,但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新型違法犯罪活動的溫床,近年來電信詐騙犯罪活動迅速發展蔓延,給黨、國家和人民群眾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新時代加強內控建設,鑄造銅墻鐵壁,最大程度地杜絕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是目前廣大財務工作者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本文結合沂源縣實際案例就網絡時代下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有效防范和規避財務風險做了淺要的探討和剖析。
關鍵詞: 網絡時代 行政事業單位 會計委派 財務風險 防控措施
2016年沂源縣交通局財務科出納遭遇電信詐騙一案,造成經濟損失1570萬元,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無形中財務也成了萬眾矚目的高危行業。網絡時代下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猖獗發生肆意蔓延,使單位和個人蒙受了極大的損失,教訓慘重,影響惡劣。因此加強單位內控建設,有效防范和規避財務風險,堵塞漏洞杜絕隱患,防患于未然,成了新形勢下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實施辦法要求,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原則,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防控體系,提高反詐騙能力,從源頭上預防財務人員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發生,為沂源縣經濟社會健康穩定高效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已是當務之急。
財務風險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必須全面分析主客觀原因準確查找風險點源,掌握風險的起因,有的放矢才能防患于未然??傮w來看,最重要的不外乎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財務人員內控觀念及財務風險意識淡薄,而外部環境瞬息萬變,促成了高危風險的發生。網絡化的飛速發展與墨守成規的慣性思維形成激烈的沖突,財務人員的教育程度、綜合素質、理財觀念參差不齊,面對新情況新事物缺乏敏銳性和分辨力,不能以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眼光去應對突如其來的新生事物,風險的發生也就在所難免。
(2)內控系統不健全,財務監督力度執行力度不夠。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體系應是根據單位行業特點,因地因時制宜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系統的、強有力的,全員參與,貫穿經濟活動始終,并且要求與時俱進不斷補充修訂完善的流程和規范。不容樂觀的是目前大多數單位的內控制度千篇一律無關痛癢只是一紙空文且一成不變,最致命的是缺乏監督制約機制執行力弱,制度形同虛設,風險自然無孔不入。
(1)財務崗位職責風險。明確職責范圍,公開崗位職責,推行首問責任制、首辦負責制、公開承諾制;主動公開財務政策、規劃以及規范性文件;全面公開財務部門工作職責、辦事程序、辦事依據和辦事結果;建立健全預算信息披露和報告制度,逐步擴大公開范圍,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嚴格財務審批制度,加強對涉及重大事項決策、項目安排、資金分配、資產處置等重大事項須經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策的監督檢查。
(2)財務業務流程風險。明確業務流程,嚴格落實《會計法》、《預算法》等各項財經法規,按照“制度簡明、程序簡單、操作簡便、風險可控”的基本原則,優化業務流程,完善各個環節的監督制約機制。
(3)財務制度機制風險。 建立綜合監督機制、完善制度體系建設,確保各項財務規章制度落到實處。主動參與財務相關決策的修訂、執行和監管,識別工作實踐中暴露的普遍性、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從源頭上卡死財務風險問題的發生。
財務風險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 認真梳理查擺單位財務風險級別和層次,重點查找工作實踐中存在的監督管理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環節,找準財務風險點,界定風險等級,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和監督檢查考核辦法,采取前期預防、中期監控、后期處置等措施,形成“監控有制度、操作有標準、考核有依據”的財務風險防控管理體系。
(一)加強內控建設,完美的制度方能無懈可擊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是一項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是全員參與、共同監督實施的權責清晰、制衡有利、動態改進的管理過程。內部控制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和社會效率,是現代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授權批準控制和職務分離控制,制定內部控制流程圖,清晰直觀依章辦事。因事設人、視能授權、責任到位、責權對等,不存死角杜絕隱患,提高內控制度的科學性、可行性、完整性、系統性,形成結構合理、互相配合、相互制約的內部控制體系。
(二)“五分開一把關”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資金安全,關鍵環節是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強調和落實好“五分開一把關”。
(1)帳錢分開。會計管帳,出納管錢,管帳的不經手錢,管錢的不登記帳。
(2)印鑒分開。銀行預留印鑒由會計和出納分開管理。
(3)網銀U盾分開。使用網上銀行的,三個U盾即制單、復核和主管由出納和會計分開管理,要分別設置密碼。上述交通局遭遇電信詐騙一案就是網銀盾未嚴格分離直接導致的惡果。
(4)電算化密碼分開。實行會計電算化的,會計核算與出納制證賬號、密碼由會計和出納分開管理。
(5)票據使用和審核分開。會計管理票據的發放和核銷,出納管理票據的具體使用,兩者要分開相互牽制。
(三)大事報告制度
大事報告制度的核心是匯報情況、請示意見、落實措施、防范風險。
(1)對被派駐單位發生的重要經濟事項或經濟活動要及時向派駐單位匯報,告知溝通情況,接受雙重管理。
(2)對依據職權不能作出決定的事項或發現被派駐單位明顯違規跡象的,要及時向派駐單位反映匯報,集體研究決策,出具處理意見,充分發揮獨立性和監督職能,杜絕違規違紀現象發生。
(四)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首先,領導層應致力于本單位的財務風險制度文化建設,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導雙管齊下,加強科學決策、集體決策、摒棄經驗決策及拍腦門決策,降低財務決策風險;其次,自上而下全員重視達成共識,將財務行為牢牢約束在制度的籠子里,強化財務人員業務培訓,增強風險防范化解意識和識別抵御能力;再次,建立風險監測機制來規范、預警和監控財務風險,各部門要分工明確、權責分明、各負其責,定期召開管理層會議做到事前計劃謀略、事中分析控制和事后考核反思;建立風險控制機制,科學決策、科學管理,形成完整的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建立監督控制機制,加強授權批準、會計監督、預算管理和內部審計,及時分散化解財務風險將其扼殺于萌芽狀態。
網絡時代下,財務工作者儼然成了高風險高素質的代名詞,只有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以制度為保障,以鐵的紀律鋼的精神,常抓不懈以防范規避財務風險為己任,無懼無畏恪盡職守,才能屹立于時代之林永處不敗之地。
[1]趙雪輝.我國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及其控制分析[J].財會學習,2016(1).
[2]張銀平.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