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杏杏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052-02
摘要 對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組成來講,高職院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水平已經出現明顯下滑的趨勢,因此針對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體育與健康 課程改革
縱觀全國來看,高等院校的大學生身心素質的下降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從側面說明,傳統意義上的體育健康教育已經無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開始出現滯后的現象。基于這一現狀,各高職院校積極探索改革,尋求解決的辦法與應對策略。在這新一輪的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改革中,出現了不少的難題,例如體育教學資源的匱乏,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教學觀念落后、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相對較低等問題。但是,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講,體育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方式無法代替的作用,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身心素質不斷下降的趨勢要想得到有效地遏制,學生的身心素質要想得到全面的提高、高職院校要想重新煥發活力,唯一的辦法就是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的束縛,構建新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觀念,積極探索建構適合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教育模式,真正實現學生自由、全面、可持續的發展目標。
一、教學中現有問題
(一)基礎設施落后、教學經費短缺
學校的體育教學開展的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定的體育教學設施,否則無法完成某些教學任務。但是,在我國目前的高職院校中的體育基礎設施仍然是上個世紀的,不但無法適應如今的教學需求,而且因為使用時間過長,會對體育教學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究其原因是體育教學經費不足導致的,這在全國來看也是一個普遍面臨的困境。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結構較單一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只是針對一年級和二年級開展,因此其學分制度不夠完善,而且其課程結構并不是一個完整統一的結構,無法做到有機的聯系到一起,學生所能選擇的課程較少,學校開展的課程固定單一,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聯系性較差
對于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來講,學校有規定使用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嚴格按照大綱和計劃開展教學任務。此種體育教學方式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教學任務能得到有效落實,但在一定程度上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缺失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因此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學習熱情不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無法得到有效的發展。究其原因是因為學校的體育教學沒有處理好短期教育目標和長期教育目標的關系。
(四)教學模式陳舊
在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的調查中發現,很多體育教師的授課方法是競技思想的體現,并沒有將學生的興趣、創造性真正納入體育教學中去。教師在平時的教研交流中,只注重的是對自己教法研究,未充分考慮是否與學生的學法,學生的練習方法相符合。長此下去,學生必然會對體育失去興趣,更無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訓練習慣和訓練意識。
二、思想與理念
(一)人本主義思想
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教和學的關系,學生才是體育教學的中心和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是以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的。教學中應當把學生的個性,興趣、創造力放在第一位,深度引導挖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教學設施與教學環境,提供多種體育鍛煉平臺,使學生從“讓我學”轉換到“我要學”的狀態,從而培養出學生自主能動學習的意識。
(二)終身體育理念
學生的身心素質的到全面發展是現代體育教育所要求的,體育教學的目的除了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養成自覺鍛煉習慣。學校的體育教育只是學生體育鍛煉的基礎階段,學生體育教學的完成要使學生明確學校體育只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階段,學校體育的完成并不代表的是體育鍛煉就此終結,而只是說明在學校體育教育開展后,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初步形成。
(三)改變體育教育觀
隨著體育教學的深入開展,體育教學理論的不斷更新,體育教學的關注點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了,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在體育教育關注點變化的情況下,體育教育的性質、體育教育觀也必然會改變。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只是教學手段,體育理論指導下學生的體育技能得到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形成,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才是最終的目的。
三、探索與實踐
(一)教學內容從實際出發
體育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而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是體育教學課堂的主角。從這個層面來講,教學內容必需是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的,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講,他們已經不再是未成年學生了。因此教學內容在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創造力,教學項目也更多的開展學生喜歡的項目,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證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又能發展身心健康,還能進一步有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理念。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也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體育教學技能,利用體育設施滿足學生的需求與興趣。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使學生真正的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實現體育教學中“以人為本”思想得到充分貫徹。
(二)教學形式多樣化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授課方式總是單一固定,一般的教學流程總是教師講解理論知識、教師示范體育動作技能、學生自己進行實際動作試煉、教師指導改正、學生動作得到規范,雖然各個學校各有異同,但是卻也是大同小異,其結果最終卻是學生失去了對體育的熱情與積極性。教師應該深刻認識到,學生的思維是高度活躍的,是有自己見解的,因此教師不能只是用固定的流程進行教學,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多思考,教師在講解、示范、練習以外,更多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如此做的原因,當有學生有不同的見解的時候,不可觶地否定,而應該是熱真思考做好理答,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組織討論、辯論,既能使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能有助于學生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發展,又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三)優化教學手段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學總是在戶外進行的,并且體育教學存在注重實際而輕視理論的情況,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與健康的改革實踐中,應當實踐理論兩點抓。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開展教學任務。多媒體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很多無法說明的內容,利用視頻可以直接展示,看不清的時候還可以前進后退,重點內容可以反復看,教學手段的優化不但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志向。
四、小結
對于高職院校來講,體育教學是學生教育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培養中,體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組成,當前的教學現狀表明體育教學并不適合學生的發展,所以體育教學的改革是勢在必行,改革必然會在極大的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