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忠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124-02
摘要 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探討排球專選課學生所應該具備的訓練能力,并針對當前的排球課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排球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 排球 訓練能力 排球課程 課程改革
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及社會的需要,排球專修課教學訓練必須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力”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有具體分析排球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要素,明確培養能力的內容、任務,并根據能力形成的特征及發展規律,把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訓練過程的始終,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與手段,才能保證能力培養的質量。排球教師所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學工作能力,訓練工作能力,組織競賽能力,裁判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科研工作能力等等。其中訓練能力是專修學生能力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排球教師應具備的訓練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要求口齒清楚,語言精練,條理清楚,性強;競技訓練能力:包括技術訓練,戰術訓練,身體訓練,訓練等能力;隊伍管理能力:包括隊伍的日常生活管理及對訓練、比賽的管理能力;控制運動訓練過程的能力:包括制訂多年訓練計劃,全年訓練計劃,周期訓練計劃。周洲練計劃和課時訓練計劃的能力。能有針對地、科學地安排訓練內容、訓練重點,訓練指標、提出訓練要求,能正確安排技術、戰術、身體。心理訓練比例的能力。科學控制運動負荷的能力:包括測試、分析、合理安排訓練的負荷量、負荷強度的能力。訓練水平的測量與評定能力:能采用合理的測量手段和工具,獲取反映運動員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技戰術、心理品質水平的資料及評定的能力。青少年運動員選材的能力:包括科學選材的測試能力及預測能力。排球比賽場地、設備、器材的布置、安裝、檢查的能力,
二、排球教學中學生訓練能力的培養
學生訓練能力的培養是排球專修課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把能力培養列入排球教學訓練大綱,使有目的、有計劃地將能力培養連續、系統地貫穿在多年教學訓練過程的始終,且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有所側重。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為學生創造形式多樣的實踐條件,以保證培養的質量。根據排球專修課的特點與實際可能,對學生訓練能力的培養主要可采用以下一些內容和方法。
(一)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口頭表達能力是訓練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應貫穿在整個教學訓練過程的始終,其方法有:
課堂提問。在訓練課上要求學生回答有關問題,如講解技戰術要領,分析技戰術動作等;會議發言。要求學生在各種會議如隊務會議、民主生活會、準備會、小結會上發言。從開始只要求敢于發言,逐步提高到主動要求發言。中心明確,表達清楚。討論課發言。組織討論課,課前學生分專題進行準備,然后在討論課上作中心發言。從開始允許看稿子發言,逐步過渡到看提綱發言,直至培養學生脫稿發言。專題報告會。組織專題讀書報告會,專題文獻綜述報告,讓學生在較強的學術氛圍下進行報告。排球理論課實習。組織一個小專題的理論課實習。
(二)技戰術訓練能力的培養
排球技戰術訓練能力是訓練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技戰術訓練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在整個教學訓練過程的始終。培養技戰術訓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1.基本技能的訓練能力:技戰術訓練的基本技能包括各種拋球、擲球、發球、扣球、吊球、二傳等。必須熟練掌握各種訓練的基本技能,根據訓練的需要,得心應手地運用。如發球,既要培養學生發得準,還要能控制力量、速度,能發幾種不同性能的球;如扣球,打防始終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訓練內容,教師的扣球乎法必須十分熟練,既能打長線,又能打短線;既能打重球,又能輕打、打點。這樣,教師在訓練中才可能掌握主動,使訓練既有一定難度,又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基本技能只有多練才能嫻熟。以往專修課上,一般對扣球打防技能都比較重視,訓練中安排得也較多,但一般多限于兩人一組打墊練習,而且只要求打準,對如何恰如其分地加大防守難度等方面要求不夠。至于有意識地進行發、拋、擲、吊等技能的訓練還較少,應充分引起重視,并將其列入訓練計劃及考核。
2.訓練實習能力。組織技戰術訓練課的實習,是提高學生技戰術訓練能力的好方法。可先讓學生對訓練課的一部分進行實習,逐步過渡到整堂訓練課的實習。還可建立中小學、少體校實習基地,讓學生到實習基地去實習。
(三)排球隊伍管理能力的培養
集體項目的隊伍管理十分重要,它對隊伍作風的培養起著極大的作用。隊伍管理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應貫穿在整個教學訓練過程的始終。值日生制度是培養學生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由學生輪流值勤,全面掌管、處理隊內的一切事務,包括集合隊伍、點名、帶早操、協助教師布置訓練場地,準備訓練所需器材,帶準備活動,召集并主持隊會,組織隊的集體活動,做同學思想工作,檢查寢室衛生等等。值日生制度可從低年級便開始實行,逐步提高要求,到高年級時,基本做到由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值日生可采取每天輪值,也可以以星期為單位輪值。
(四)臨場指揮能力的培養
臨場指揮能力是排球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一般在學生進入高年級后重點培養。
1.臨場觀察統計能力的培養。正確進行臨場指揮的前提是知己知彼,臨場觀察、統計能力是臨場指揮能力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臨場觀察、統計能力培養的主要方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臨場觀察、統計方法后,組織學生觀摩比賽,分工進行臨場觀察;統計結果匯總后,集體進行分析,作出分析報告。
2.主持準備會能力的培養。根據賽前收集的信息,以及本隊的情況,由學生輪流主持準備會,培養學生組織大家分析討論,布置基本陣容,部署作戰方案,提出比賽要求的能力。
3.臨場指揮能力的培養。由學生輪流進行臨場指揮的實習,鍛煉學生能冷靜地觀察、分析場上比賽情況,精練地指出問題,果斷采取相應的措施:鍛煉學生能運用良好的語言能力,激勵或控制運動員的情緒,對運動員實施心理調控;鍛煉學生能正確運用暫停、換人等臨場指揮能力。
(五)制訂訓練計劃文件能力的培養
訓練計劃是訓練工作的指導性、指令性文件。排球教師具有較強的制訂訓練計劃文件的能力,便能減少訓練的盲目性,使訓練有系統、有重點、有目的、有要求、有方法、有檢查、有控制地進行。制訂訓練計劃文件的能力,一般在高年級開始進行培養。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求學生根據所在班的實際情況制訂訓練計劃文件,然后走出去,到實習基地或一般中學,調查他們代表隊的情況,然后根據調查的情況,制訂該代表隊的訓練計劃文件。培養重點應放在制訂全年訓練計劃、周期訓練計劃,周訓練計劃及課時訓練計劃的能力上。
(六)測試運動員的訓練水平、運動負荷能力的培養。
科學控制運動負荷能力的前提是,具有測試訓練水平,訓練負荷量,負荷強度、密度的能力。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一般到高年級時進行。組織學生以本班同學為對象,相互進行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技戰術水平及心理素質水平的測試。然后可到實習基地,對基地的代表隊隊員進行測試,根據測得的數據進行評定。組織學生觀察其它年級專修班或院代表隊的訓練課,分工進行有關運動負荷的各項測試,然后匯總所有測得的數據,集體進行分析。
三、當前排球專修學生課程改革的主要問題
(一)排球課程教學改革沒有和整體教育改革相適應排球是體育院系的一門專業課程,它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必須符合整個教育計劃的要求,即符合國家對人才需求的規格。排球課程的改革,如果不從改革各專業教育計劃這個完整系統人手將一事無成。而當前排球教學改革恰恰脫離了高校整體教學改革和各體育類專業具體改革而停滯不前。國家教委“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實施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改革計劃”,“在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排球課程的改革必須和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改革配套,教學內容改革才有依據。
(二)排球課程教學改革與現代科學理論的聯系不夠緊密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教育教學改革,并用現代科學理論來指導。由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促使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革新,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目前體育院系的教學改革正不斷深入,排球課程的改革已開始起步,但進展不大,這與學習和運用現代科學理論不足密切相關。
四、排球課程教學改革應以現代科學理論為依據
(一)排球教學改革的方法論基礎
用什么樣的基本觀點去認識教學問題是方法論問題。人們對世界各種事物的認識,存在著兩種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形而上學和辯證法這兩種方法論。科學地研究排球教學方法體系,應當建立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基礎上,而目應吸收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的科學方法。要從教育科學發展、教學法研究、體育教學改革到排球教學改革為整體的觀點、系統的觀點、相互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來認識和理解排球教學改革,避免僅就某項技術、戰術的教法問題來研究排球教學,即從宏觀、中觀到微觀的角度來研究課程改革,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二)系統論、控制論與排球教學
目前國外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突出動向,就是提出了“整體化教學”思想。整體化教學的核心是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促使教學系統的各子系統之間相互溝通,形成一個完整的大系統。當教學系統實現了整體的功能聯系后,它所表現出來的總功能必然大于系統的各個局部(子系統)功能簡單相加的總和。研究排球教學首先必須把排球教學放在學校總體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計劃中來觀察、了解它的地位、目的、任務。然后又將排球教學作為一個大系統來分析,可分為若干子系統,理論教學、技戰術教學、競賽工作、競賽規則、裁判教學、素質訓練和能力培養都可作為子系統。各系統既保持相對獨立性,又要注意和其他子系統之間的橫向聯系,如理論教學與技、戰術教學之間的聯系配合等。各子系統的目標、任務都服從于、服務于整個系統的目標和任務。運用系統論、控制論原理,結合教育教學最優化理論,制訂排球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進度和編寫教案,對提高教學質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現代教學系統是綜合控制系統,它包括人的控制系統、機器控制系統和無機器控制系統。教師應對排球教學全過程的定向控制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排球教學實踐活動的主體,大都在自我控制狀況下進行自我活動,如果學生的自控能力強,就可加強教學定向控制的作用,從而提高排球教學的效果。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如電視錄像、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是機器控制系統。而教學大綱、計劃、進度、教材及教學規章制度等是“無機器教學控制系統”。從排球整體化教學系統來看,包括整體控制系統、整體目標系統、整體教學內容系統、整體教學方法系統、整體教學負荷系統和整體測評系統。
(三)現代教學論和排球教學
現代教學論對我國的教育、體育教學有很大影響。現代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贊可夫、巴班斯基等的教育理論對改革傳統的體育教學和排球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巴班斯基關于教育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把教學目的、任務、內容、形式、方法、原則等教學論的重要范疇,置于“系統”形式中加以考察研究。排球教學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運用教育教學最優化理論來指導,能在有限教學時間里用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效果。實現排球教學最優化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