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娜??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若善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不僅能大大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充分融入學習數學的氛圍中,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情感教學模式,多和學生交流思想,了解學生在解答數學題中遇到的障礙,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數學思維。文章主要研究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實際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情感;數學教學;重要性;應用
一、 前言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和發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應用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在教學中滲透情感因素,需要教師和學生多多溝通,為學生建立自信心的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自身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
二、 情感教學的基本內涵
情感教學是基于新課改標準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教師通過在課堂上不斷激發學生興趣,滿足學生的情感訴求,從而促進教學行為的具體化,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其中,情感是學生意志和精神的體現和象征,也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法寶。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情感并不是傳統的智力因素,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教育過程中的不足,因此在實際的數學教學環節中,采取情感教學法,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潛能,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從而消除學生由于壓力緊張而產生的負面心理和情緒,進而提升學習質量。
三、 情感因素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創造學習動力:數學學科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數理性質,如果基礎沒有打好,再加上學習的興趣不足,很容易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因此只有對數學學科抱有極大的熱情,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環節中,從而在高中階段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和足夠的動力學習數學。基于此,情感因素作為提供動力和創造學習熱情的法寶和工具,教師只要充分帶動學生的情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在體會到教師良苦用心之后,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體驗過程。最后,通過教師的情感引導,讓學生體會到解題的成就感和樂趣所在,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潛能和內在動力。
(二) 有利于學生突破學習難點:高中數學系統中有大量、細碎的抽象概念和知識點,而且學科的分支、種類眾多,題型變化多樣,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概念,打破其以往積累的自信心,逐漸開始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成績的提升。但是通過采取情感教育,在情感和意志力層面上,為學生加油鼓氣,戰勝由于自身自卑或畏難情緒產生的厭學心理,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增強斗志,還能突破以往的學習難點,提高解題效率。
(三) 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高中數學最終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具備強大的數學思維能力,其中不僅包括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還包括概括性思維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等。其中,教師通過采取情感教學模式,主要改變的是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由于高中階段,面對升學的壓力,學生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甚至由于調節不當還可能存在負面情緒,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在解題中還可能出現遲鈍或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但是通過情感教育法,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積極的情感模型,在有效緩解個人緊張情緒的同時,還能教會學生如何對抗負面情緒,發揮數學思維的作用,保證數學學習質量。
四、 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一)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情感教學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幫助學生重新構建自信的心理,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探究和思考過程,從而更加深入地體會數學問題,鍛煉數學思維。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對學生多多予以鼓勵,全方位對學生進行夸獎和認可。一旦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障礙或是出現錯誤,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職責,應該幫助學生透徹地分析問題和癥結所在,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方式或是換一個思路學習和思考,使學生有信心面對接下來的難題。
例如在講到空間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時,有些學生可能由于思維的限制,只想到了共面直線而沒有想到異面直線,因此得到的結論就是:“當兩條直線相交,并處于同一平面內,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當兩條直線平行處在一個平面內,沒有公共點”。結論沒有任何問題卻不夠完整,因此教師需要用情境演示的方法,用教室內天花板和地面的對角線為參考,引導同學們總結出異面直線的位置關系,這樣既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同時能照顧學生情感,為其建立自信心。
(二)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情感教學模式,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在不斷探索中鍛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利用游戲教學法或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親身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更加直觀和清晰地認識到自身不足,從而提升自主學習意識。
例如在講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時,教師可以準備幾個三角形的紙板,故意斯去其中一角,假設這是一個三角形建材,但是現在缺了一角,如果想要配一個一模一樣的,是否需要整塊帶去。讓學生根據實際生活經驗,總結數學知識點,從而得到“如果兩個三角形滿足兩角及其夾邊相等,就能使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的良好習慣。
(三) 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在實際的數學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利用科學的手段和情感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了解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在引導學生成功解答其中一項問題之后,學生的情感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于研究難度更大的問題,不斷挑戰自己,獲得解決數學難題的成就感。該方法在易混淆的知識點中尤其適用,例如函數的圖像平移為“左+右-,上+下-”,但是方程式圖形的平移則是“左-右+,上-下+”。學生在類似的問題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加愿意深入課堂討論中,有利于鍛煉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可知,情感在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重視情感教學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同時,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飛虎.關注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1):36.
[2] 伍雙美.情感教育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1):93.
作者簡介:
潘麗娜,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浦城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