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鳳
摘 要:在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觀念。這就要求我國生產生活中的各項活動都加入到和諧社會的建設中。教育活動也不例外,所以構建和諧課堂成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工作。文章主要分析了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措施,以期為我國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5.6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4-17
一、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充分理解。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主要采取理論知識講解的授課形式,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想法,不利于根據學生的意向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新課改理念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學活動中都開始注重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培養,但是由于農村小學的地理位置,在政策的落實和制度的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所以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建設不足,因此教師要想構建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主體地位的培養入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愿。比如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講解下列問答題:“AB兩個班共有學生85人,A班比B班多5人,求兩班各有多少人?”不同學生對這道題的解題思路不一樣,一些學生認為若將A班人數減去5人,則兩班人數一樣多。而另一些學生則認為若將B班人數加上5人,則兩班人數一樣多。兩種解題思路最后都能得出正確的結果,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應分別講解兩種思路,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完成問答題的講解。
二、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職業素養
相較于城市小學數學教師來說,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水平相對較低,所以在構建師生和諧關系的過程中農村小學教師的能力較弱。農村小學要想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實現我國和諧社會的理念要求,就應該從教師的職業素養角度加強建設,可以采取不定期的組織教師培訓的方式,同時建立完善的教師職業素養考核評價體系,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農村小學也可以提高對小學數學教師的鼓勵政策,使農村數學教師具有更高的愛崗職業精神,提高對班級學生的熱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和諧氛圍,促進師生關系的良好 進步。
三、引入師生互動的游戲教學方式
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無疑是最能調動小學生積極性的活動,在教學中加入游戲教學方法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在游戲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還能增加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提高師生的和諧關系。比如教師在《幾何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上為學生初步講解幾何的相關知識后,要求學生全班作為一個整體,組成一個大的正方形,在這個游戲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師既是組成圖形的一部分,又要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錯誤時進行正確的指導,最后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一個大正方形的拼湊。教師與學生完成教學任務過程中的交流和溝通能縮小教師與學生心靈上的距離,并且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能使學生忘記教師的身份,減少小學生心中的畏懼感,使小學生在心中將教師看做是一個大朋友。在長久的教學過程中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心中的隔閡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了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并且有利于發展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能力,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展。
四、結語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也是教學活動中實現新課改理念的主要方式。由于農村小學的實際特點,教學活動中存在教師的職業素養不高、教學設備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小學數學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利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以及實施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游戲的教學等方法,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實現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吉九.師生互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及措施[J].文理導航(下旬刊),2016(7):37.
[2]陳 丹.鄉村小學關懷型師生關系構建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3]黃玲俠.關于小學“師生關系”的調查研究[J].長江叢刊,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