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美香
摘 要:分層次教學法是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產物,它作為因材施教的一種方式,側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于提升初中數學整體教學水平有著積極影響。文章主要從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的課前準備、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的授課與講解、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的課后復習與鞏固以及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的學習成果考核與評價等四個方面來論述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法,希望對廣大一線教師能有所啟發。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法
一、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的課前準備
分層次教學法是以學生的基礎知識功底以及接受水平為根據,將一個班的學生劃分為A、B、C三種類別,然后進行分層教學。其中A類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強,B類學生的學習能力中等,C類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而對三類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是一項較為龐大的工程,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的相互配合。教師需要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查和了解后,再與學校分管領導、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向他們詳細介紹實施分層教學法的目的、作用與實施步驟以及預期成果等,爭取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的支持和理解。若是有部分家長擔心孩子被烙上“學困生”或者差生的印記,對學生發展產生消極影響,這時教師就需要向家長耐心地做好溝通解釋工作,消除誤會。同時,教師也要以恰當的方式向全體學生闡述分層次教學的意義,消除部分“后進生”的誤解和抵觸情緒,以獲得全體學生對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的理解和對教學工作的配合。另外,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也需要對A、B、C三種類別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考慮和設計。
二、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的授課與講解
課堂是廣大教師向學生講述初中數學理論知識的主要教學場所,課堂教學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知識要點講解
無論在何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都應將初中數學本次課程的知識點進行完整的講解,若是教師在應用到分層次教學方法時,需事先了解全體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并采用難度適宜的講課與答題方式。
2.課堂交流與提問
為提升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方便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教師在課上可采取問答的方式進行互動。
三、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的課后復習與鞏固
教師通過分析學生課后作業,可及時了解到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便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完善。在給學生布置數學作業時,教師應對不同類別的學生,安排不同難度的作業,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復習和鞏固。同時,無論不同類別學生的作業難度如何,教師都應對完成質量較好的學生給予口頭表揚或鼓勵。
四、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學習成果考核與評價
在實施分層次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分層測驗(考試)來檢驗學習效果,對于A、B、C三種程度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準備難度不同的三類試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于三類不同的考卷,教師應做好隱形標記,以免給學生帶來消極心理。待考試結束后,教師分類改卷,劃出各自的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并找出A、B、C類中進步最大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對學習效果暫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應該秉持“鼓勵為主,鞭策為輔”的理念,幫助其分析答題失誤的原因,講解解題思路和原理,以幫助其樹立信心,改進方法,取得進步。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還應參考學生的學習態度、課業完成情況等。要引起注意的是,分層次測驗(考試)并非長久之計,教師應在多次的測驗中逐步縮小不同類別試卷的差異,并最終達到統一,以滿足學生管理和更高層級學校選拔人才的需要。
五、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分層次教學法必將在今后的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我們廣大教師要加大對分層次教學法的探索與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務不同水平的學生,有效地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盧建坤.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法初探[J].新課程(中旬刊),2016(7).
[2]丁江華.新課堂標準下的數學分層次教學法初探[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