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軍
(鹽城工學院體育教學部,江蘇 鹽城 224600)
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田徑普修課程內容。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體育科學學院資料、廣州圖書館、期刊網、體育網站等途徑收集有關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田徑課程方面的研究資料,進行了細致深入的學習,為本研究提供研究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在全國開設體育教育專業本科高校中根據學校辦學層次和類型的不同隨機抽樣,調查了廣西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石河子大學、南通大學、集美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嶺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廣州體育學院、廣州大學、惠州學院、河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韶關學院、大理學院等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教師、學生。調查主要采用當面發放和信件郵寄2種方式。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檢驗行剔除。調查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高于95%,滿足了本研究的需要。
1.2.3 專家訪談法 以現場訪談的方式與專家、高校田徑教師就有關田徑普修課程改革方面進行交流與探討。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 Excel 2013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目前高校田徑普修教學內容基本圍繞11項進行,具體情況見表1。內容的安排與教學時數有一定的關系,多數學校在教學內容安排時都是根據學時和學習的項目數量來進行技術教學,79%以上的學校設置了短跑、跨欄、跳高、跳遠、鉛球、標槍,6大基本教學項目,平均學時數都在12學及以上。少量學校介紹鏈球、撐竿跳高、鐵餅、競走,平均學時數在0.22~4.86學時。田徑普修課程內容還是以競技項目為主,缺乏趣味性、娛樂性健身項目,不利于中小學體育課的開展。
根據田徑普修課程的設置和中小體育教學內容的實際,應減少介紹性項目中競技性比較強的撐竿跳高、鐵餅、鏈球等教學項目。調查顯示(表2),58%以上的田徑教師認為田徑普修課程內容應增加越野跑、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和走、跑、跳、投健身練習方法與手段等教學項目;另有46.16%的田徑教師認為田徑普修應增加遠足教學項目;有53%以上學生認為應該增加定向越野、走、跑、跳、投健身練習方法與手段等教學項目;27.5%的學生認為應增加越野跑教學項目。可以看出,增加田徑普修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完善田徑普修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是田徑教師與學生共同的期望。從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田徑普修課的教學現狀來看,當今田徑普修課的教學還沒有擺脫以競技性內容為主線的教學體系,缺乏健身性、生活適應性教學內容,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應加強基礎運動能力的教學,增設野外生活生存技能和走、跑、跳、投的多種健身練習方法與手段,實現田徑普修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習體育運動項目的基礎。從表3可以看出,94.76%的田徑教師認為田徑普修課應包括提高身體素質過程,以有利于學生術科學習,并提高田徑普修技術的學習;只有5.24%的田徑教師認為不必包括提高身體素質。因此,應在保證完成田徑普修教學任務過程中重視學生身體素質提高。

表1 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田徑普修教學項目及各項目平均學時調查表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習各項運動技術的基本,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動基礎。良好的身體素質,有利于學生掌握復雜、先進的技術和不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與成績,有利于學生承受大負荷訓練和高強度比賽,預防傷病、延長運動壽命;有利于提高中小學生的學習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性。由圖1可知, 40%以上的田徑教師認為田徑普修應進行柔韌性拉伸訓練、靈敏性訓練、核心部位力量訓練、功能性力量訓練、跳躍類訓練等基本素質訓練項目;認為進行其他基本身體素質訓練項目的田徑教師有53%以上,對這部分開展什么基本素質項目有利于學生田徑普修課程的學習,田徑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開展研究。可以看出,各校在田徑普修教學內容過程中對學生很好的進行了田徑普修基本身體素質訓練。

表2 教師和學生對目前田徑普修課程增設項目的調查表

表3 教師對田徑普修課是否應包括身體素質提高過程的看法 n=195

圖1 田徑普修課開展基本素質訓練項目(%)
從圖1中還可以看到,進行的身體素質鍛煉基本項目種類比較多,如果從事其他運動項目,這些內容也是合適的,因而田徑普修課的教學過程不單是技術教學過程,也應是身體素質提高過程。
目前高校體教本科專業田徑普修課教學內容以短跑、跨欄跑、跳遠、跳高、鉛球和標槍6大項目為重點學習內容,少量介紹競走、中長跑等的教學內容。目前田徑普修課的教學還沒有擺脫以競技性內容為主線的教學體系,個別學校有針對田徑教學能力的培養內容。
淡化田徑普修課程的競技性,構建競技性與健身性娛樂性相結合的田徑普修教學內容體系,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突出本校特點。也可增設一些深受中小學喜愛的運動項目,如花樣跳繩、校園定向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