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要求下,需要從原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發生切實改變,從傳統要求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轉變為學生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實踐技能等方面的綜合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方面,想要實現新課改的切實要求,就需要廣大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適時創新,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加以運用,實現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本文通過本人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創新教學方法淺析,希望能為我國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新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存在幾點較為顯著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不利于培養學生內在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師需通過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手段的創新,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促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樂學”“好學”。
一、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幾點顯著問題
(一) 教師教學理念仍停留在應試教育層級
傳統的應試教育使得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仍然墨守成規地使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的側重點仍然停留在學生成績達成方面。應試教育思維導致教師教學工作僅從成績達成出發,教學工作僅教授學生應試技巧與考試重點,對學生數學思維、數學素質、數學能力等內在數學素養構成方面有所忽略。隨著新課改素質教育目標的提出,傳統應試教育已不符合當前學生發展規律,要求教師在注重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還需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充分培養,使得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二) 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多為教師主導課堂進行知識點教授,這樣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被動接受,整節課都處于忙碌、機械地記錄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法具有枯燥、單調的特點,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興趣方面有所缺失,長久將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科目產生厭學情緒,在課上體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做與數學無關的事情。傳統應試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師在臺上單方面教授,學生在臺下低頭記錄,教師對學生學習達成情況掌握只能通過作業進行反饋,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數學思維構建有所忽略。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能及時進行提問解決,在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下只能死記硬背。通過上述問題分析,教學模式過于單調會導致課堂氛圍缺乏互動,教師沒有做到以生為本開展教學工作,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唯一內驅力就是分數的達成,在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數學實踐能力、數學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培養缺失,不利于當前新課改素質教育目標的有力達成,更不利于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二、 改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對策論述
(一) “興趣化”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某一科目充滿學習興趣,就會自發地開展相應學習,實現有力提高自身學習成績,并全面構建數學思維。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許多小學數學教師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課堂主要教學方式為知識點灌輸,枯燥、無味的知識點板書、講解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通過本人實際教學經驗,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對“趣味列舉法”的運用開展課堂教學,例如培養學生買賣東西中的基本運算,在展示過程中講解數學知識點;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在數學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數字運算、數學方程式速記比賽,對達成情況較好的同學進行物質獎勵;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課堂開展教學活動的方式進行數學知識點教授,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數學故事演講、基礎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加以靈活運用,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
(二) “生活化”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在成績導向下教師教學方法通常為“滿堂灌”和“填鴨式”,學生唯一學習任務就是記錄數學知識及數學方程式,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課堂主人翁角色有所忽視。想要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及培養學生內在核心素養,就需要教師適時轉變教學思維,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首先需對數學教材進行分析,并通過與學生日常生活的有力結合,實現生活化課堂成功構建,通過教學促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科目的總要性,當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相應數學現象及問題時得以自發學習并解決。
(三) “信息化”使教學課堂“活起來”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已在教育領域廣泛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入教學課堂已成為當前發展趨勢。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成功助力教師培養學生內在核心素養。數學科目知識點繁多,較多知識點都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在學生小學發展階段,對許多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刻、深入。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的有力結合,促使得那些抽象、繁瑣的知識點畫面性呈現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的吸收和掌握。
(四) “探究化”小學數學課堂有利于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小學數學課程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探究意識等方面的素養,探究意識可以幫助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在探索過程中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本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常用的探究性教學方法如下:首先,本人組織開展了相應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積極提問,教師全面回答,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力鞏固了學生所學基礎知識,并對學生知識體系進行了有力拓展;其次通過生活化探究活動的開展,實現學生在數學實驗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在生活化過程中,由于生活經歷不同,學生時常提出不同的生活現象進行數學解讀。這樣的實驗教學極大促進了學生探究思維的發展;最后,本人在期末常采用專題探究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達成情況進行了解。在課上本人通過提出具有趣味性、新穎性、有科學價值的數學問題,要求學生自發分組開展解決工作,學生在解決過程中各執己見、互相學習,并通過思維間的碰撞產生了具有創新性的觀點。
參考文獻:
[1]唐冰.淺探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72,76.
[2]王玉東.核心問題引領: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理性追求[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34(01):31-33.
[3]葉長祥.“小學數學問題三步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學周刊,2016(11):123-124.
作者簡介:
郭文洲,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柴家門鎮中心小學。